近段时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聚焦在“养老理财”上。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好“养老理财”呢?按照保险理财专家的说法,在经济发达的社会,一般而言,每个人的养老保障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30%。二是企业为员工准备养老的企业年金,比例也是30%。三是个人为养老准备的资金,包括保险、基金等,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40%。由于中国目前企业年金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居民没有购买企业年金,因此个人储备专项养老金便显得尤为重要。据近日一项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中国人现在担心养老问题,37%的人认为退休生活水平将严重下降。
为此,记者日前通过采访市民和业内人士来探讨该如何有效理财,防老养老的话题。
房产养老需先行
现在40岁的赣州某事业单位的罗女士日前正筹集资金参与单位上发起的团购商品房活动。她与丈夫均为事业单位员工,月平均收入8000元,15年前花了不到10万元购买了一套位于章江新区面积130多平方米的单位集资房,因地段好,小区环境佳,目前市值约100万元,可租3000元一个月。她和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手头有积蓄约30万,如果只放在银行,到25年后退休时,肯定只会贬值不会升值,如果要想再给儿子买套房,就算再存些钱,即便能买上一套,自己将没有余钱养老。如果现在买,手头的钱够付首期,按揭每个月需付约3000多元,她将旧房出租住到新房去,完全可以实现以房养房,而两边的房产都可保值升值。这几年还可存下钱来用于其他投资。儿子今后起码有一套房子可成家立室,如果去了外地,多余的这套房产老夫妻俩靠收租也可贴补养老。
记者发现,年纪在35到45岁之间的中年人对养老问题考虑得最多,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身上的担子重,而收入在6000至10000元左右的工薪阶层,一方面有一定的理财能力,一方面又想保证现有的生活品质,因此,对于如何理财养老的问题更为担忧。采访中,此类市民绝大多数有车有房,不少人赶上了单位福利分房或集资建房的末班车,加上父母的房产,有二套以上的房产,对于罗女士这样以房养老的做法表示赞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产业内人士预估,养老地产的收益率低于高档商业物业投资,但会高于普通债券投资,高档养老地产收益会高达7%至8%。如此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无怪乎吸引了市民的关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