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风险就是可能会遇到“地下保单”,即非法在内地销售的海外保险公司保单,比如香港的保险代理人在内地卖保险,这种方式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很多高端客户想买海外保险的心情会被不法之徒利用,花了钱买到的却是无效保单,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投保人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只要是在境内签署并完成投保的海外保险,无论销售者有任何说辞都属于违法无效保单。
购买香港保险的唯一合法渠道,就是投保人亲自到香港签单,这种行为受到香港法律的保护,但要指望内地的法律去监管,就属于无稽之谈了。所幸由于香港的外来投资者很多,相关法律比较严格,内地投保人又多会选择国际大牌的保险公司,相对也比较靠谱,不过,这样也不是万无一失的。
由于个人购买的险种不同,理赔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不同。例如,如果买的是香港的重疾险或健康险,理赔时所需的医院证明往往会与内地保险所需有所不同。通常愿意做中国内地市场的保险公司,如果投保人在内地就医,都需要在指定的医院治疗诊断,或者需要提供三甲医院以上的医生证明。但是由于两地一些条款和用词不一样,医疗判断标准也存在差异,需要患者与保险公司相互沟通,而死亡证明之类的文件,更是需要公证后才能使用。
一旦理赔时保险公司不认同判定标准,就会使理赔过程出现困难,甚至无法得到赔付,这时消费者要面对的就是理赔纠纷问题了。由于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规定,涉案保单持有人必须为香港居民才会受理纠纷,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又没有权力介入涉及保险公司保单条款及收费的事项,也没有权利仲裁赔偿或指令保险公司做出理赔和赔偿,因此,内地消费者处理理赔纠纷时除了必须亲自赴香港打官司,支付昂贵的律师费用外,势必要付出很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而当事人又很可能重病在身,来回折腾更是一种心理和身体上的多重痛苦。
考虑到这一点,如果购买各种消费型保险,比如医疗保险和意外险,由于本身费率就不高,即使内地和香港有差价也十分有限,对于不是经常出境的投保人来说,显然消费型产品还是买内地的比较方便。
目前,喜欢去香港买保险的以高收入人群和经常在香港与内地之间来往的人士居多,他们购买的产品也多偏重于储蓄型保险和重大疾病类保险,从理赔的角度讲,强调收益的储蓄型保险要省事许多,不过,由于险资投资于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衍生品,消费者其实还是要面对收益达不到预期的风险,而很多销售人员在为客户呈现保险计划书时也会在预期收益上夸大其词,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比收益风险,汇率风险往往更易被忽视。
由于购买香港保险时一般使用港币,近几年来已出现了明显的“缩水”,2007年时港币还比人民币贵,截至2012年11月9日,1元港币只能兑换0.8元人民币,已缩水20%,如果某内地消费者在2007年购买了香港保险,如今他的保额和投资回报也等于打了八折。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这一情况恐怕还将继续,甚至当出现重大金融风险时,由于内地投保人难以及时掌握境外保险公司的信息,一旦保险公司出现问题也无法立即采取行动。
说到底,保险产品的专业性很强,而且本身极易产生纠纷,投保人如果连内地的产品都没搞清楚,面对更加不熟悉的海外保险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更加没有保障。所以,在没有研究清楚之前还是谨慎为妙。(文章来源:新浪)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