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商业健康险中的高富帅,高端医疗保险,在国外经营的顺风顺水,但从中国市场几年来的经营状况看,还处于“交学费”的学习成长期,开展该业务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在赔本赚吆喝,虽然投保人的数量每年增加,产品价格也是不断上涨,但由于道德风险的逆选择和医疗控费体系的不完善,使得成本高昂,理赔支出巨大,利润不尽人意。下一步的出路在哪?鉴于国情的特殊性,业内人士认为在修炼内功的同时必须要依靠制度政策的支持,就像大病医疗保险一样纳入上层设计,才能真正迎来春天。
享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的需求一直助推着高端医疗保险市场的火爆。据官方渠道的数据显示,北京地区已有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了高端医疗保险产品,并与全国100余家非社保医疗、健康管理机构和社保医院合作,2012年累计为5.5万人提供了高端医疗保险保障和服务。
在中介公司做业务的张先生最近就忙着手头上的三个高端医疗的业务,“后两个是第一个客户转介绍的,三位都是准备要宝宝的年轻女士,觉得在公立医院生孩子比较麻烦,想去服务和条件更好的私立医院,了解了高端医疗保险包含生育保障,基本上没怎么犹豫就选择了它”,张先生说目前在北京的私人医院生产的费用大致在6-10万,孕前购买高端医疗保险的确能够节省不少高端医疗开支,同时还能享受日常看病直接去私立医院、外资医院和三甲医院贵宾部的便捷,突破国家医保限制、就医直付等好处让客户感觉物有所值。
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的旺盛,一方面是产品费率近两年一直在上涨。关于涨价的原因,业内部分人士认为是“伪高端”客户搅乱了市场,某些客户购买此类产品的心理是占便宜,想用较少的费用获取更多的赔付。一位中介机构的管理层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喊刚需的人通常一年之内就能把保费报回来,个险客户居多,团险客户还好一些。”在医疗体系不完善、
客户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难以排除的情况下,高端医疗保险业务理赔风险偏高,所以产品定价也水涨船高。
练内功:核保和风控
如何看待道德风险带来的逆选择问题,安盛保险副总经理袁颖晖认为简单贴上“伪高端”标签不足取,也不专业,“道德风险的问题全世界都一样,保险人应该明白自己的客户群并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引导客户的需求,进而满足需求。即便真有所谓伪,有些客户刻意想钻高端医疗险的空子,但通过了核保便是公司的问题了。”
华通恒智投资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琥,一直致力于外资医疗和民营医疗机构的研究,在他看来,“伪高端”的提法也是站不住脚的,“高端医疗是舶来品,但在美国是没有高端健康险这个词的,也许是中国人为了突出险种特色而特别发明的。更重要的是,经营健康险本身就和其他险种不同,本身就容易有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