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挺喜欢老年人,因为这批人比较容易被打动。但作为子女,一定要多提醒家里的老父亲、老母亲,切不可因为贪图代理人和销售人员许诺的小礼品和高收益而盲目购买理财型保险。子女更应为家里的老人挑选一些有针对性的高保障产品。
2012年春节前夕的一个下午,62岁的马阿姨和同一小区的几位老邻居们一起,兴冲冲地参加某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在一家四星级酒店举办的“迎新春酒会”。
酒会上,工作人员激情的演讲,丰富多彩的抽奖活动,让参会的人们玩得很尽兴。同时,在代理人的极力推荐下,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的马阿姨也当场签下了一份保险。根据代理人的当场介绍,这份分红险,只要缴费3年,每年缴费20万元,即可每年利滚利生息,每两年还有生存金返利2.25万元。
“最关键的是,他们说这份保单每年可以有9%的分红,而且对子女有很好的保障。所以我就填了我儿子做被保险人,我自己是投保人。”马阿姨回忆说。
两年过去了,马阿姨家里因遇急事需要用钱,她想起自己的保险。可是,当她的儿媳妇向保险公司客服人员查询后发现,已经缴了40万元保费的这张保单,如果此时退保只能拿回本金15万元,要损失本金25万元。
而且,这份保单每年的分红是按照保额分的,而不是按照已缴保费分的。虽然是年缴20万元分3年交(已交两年),但保额设定只有25万元,实际每年可以分得红利的利率大约为1.8%,而不是当初所宣称的9%!
马阿姨和儿子、儿媳顿时都傻眼了!
保险产品说明会:中老年人容易“入坑”
马阿姨的遭遇可以说颇具代表性。近年来,保险消费者屡屡被误导,其中主要的受害者就是老年人。不少保险公司的营销员会向市民的家庭信箱塞送邀请函,以“礼品回辣、“节日感恩”、“新年酒会”、“保单服务”等名义邀请市民参加产品说明会,会议现场则以领奖品等名义要求市民在相关材料上签名。
产品说明会上,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讲师动情的演说,甚至有礼品赠送。有的客户一时兴起有了投保的打算,但实际上他在签单时,或许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保险的作用,也没有充分考虑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