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40岁20年间的辉煌奋斗
杨扬夫妇的故事
家庭基本情况介绍
杨扬先生,39岁,工作17年,现为深圳某公司财务高管。杨太太:39岁,工作17年,现为深圳某银行高级会计经理。女儿:9岁,小学三年级。居住地为深圳,17年前来深圳时只有几万元的积蓄,而现在每月家庭收入结余3.9万元。杨扬夫妇对未来设想:希望事业上更上一层楼,争取做公司的合伙人;好好准备两人的养老金;在投资上要审时度势,坚持价值投资的实践;给女儿准备一笔大学留学基金;亲自给女儿上财商课程,让她参与家庭理财。
前十年折腾,后十年稳赚
1996年,杨扬夫妇同来深圳,一穷二白,拿着几万元的积蓄跟风般炒过股票、创过业,都一一以失败告终。在深圳这片淘金者的热土上,杨扬夫妇捧着连续两年只剩下几万元的存折,深刻反思:如何才能步入小康?
杨扬夫妇在内地本是学财务的,经过两年在深圳的折腾,两人终于明白各自的性格并不适合创业,只适合做专业人士并最后走上管理者的道路。于是,调整职业发展的思路,杨扬夫妇同去应聘金融行业,就从基层做起。杨扬先生也相当地刻苦钻研,3年后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而杨太太也逐渐成为财务主管,家庭存折上的数字也从几万元增加到十几万元。随着专业水平的日益提高,杨扬夫妇在本职工作之余,也利用休息时间进行隐形副业:为一些公司建立财务制度。审查会计程序等。家庭荷包逐渐饱满起来了。
但是杨扬夫妇还没有来得及感受财富增值所带来的物质享受,在女儿出生后,白花花的银子迅速变成纸尿片、奶粉、医疗费用。两人开始惶恐,养育子女的费用直线上升,家庭的财务又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这时杨扬夫妇不得不重新估算自己的财产,怎样才能拥有稳定的家庭现金流,财富怎样才能增大?
杨扬夫妇真不愧为财务的专业人才,不断反思:家庭财务和企业财务非常相通,是否可以用企业财务制度来优化家庭财务结构呢?他们开始以企业财务的种种指标来衡量家庭财务,平时收支、资产负债等都考虑流动资金、固定资产、金融性资产,以及应急账户、负债等指标。他们认为要想家庭财务均衡健康,还要节省平时的日常开销。经过将近十年不断完善家庭财务制度,和多年的理财心得变实践,杨扬夫妇的财务状况大大改善。目前,杨扬夫妇已经拥有两套房子、一辆车,金融性资产达七位数。
据杨扬夫妇透露,在投资中要把握投资机会也非常重要,牛市前要做好资金与心态的准备,利用1996年的股市投资经验在2006和2007两年内为家庭赚了第一桶金,保住财富胜利果实。
理财师建议
杨扬一家正处于家庭成长期,是典型的满巢家庭形态:子女尚未成年,双薪家庭为主,收入逐渐增加和稳定,可累积资产逐年增加,适度负债。在这种情况下,对投资的风险要严格控制,所幸杨扬夫妇已经深有认识。实际上,杨扬夫妇根据对未来的展望已经安排了家庭的资产,凭着财务专业人士对投资本质和投资方式的理解,他们也非常稳妥地选择定额定投、一次性投资、股票+基金的组合来实现家庭的短中长期理财目标。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