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投资业绩不能代表未来。”这是在基金、保险等产品宣传页上最常见的一句话之一。这是我们想分析的另一种情况,文先生的遭遇比较有代表性。
虽然基金公司在推销产品时写上了这一句,但就像“吸烟有害健康”一样,这句话大多是出于监管层的要求。
对投资者而言,我们用不着去分析此话的来龙去脉,倒是应该以此话为鉴,不要过于看重基金的年度排名等。
过往的业绩不足以保证未来的表现仍然出色。这不仅仅是一句免责声明,更是事实。
华信惠悦的研究表明,在我国,过往业绩居前的基金,在下一年度超过行业中位回报的概率大约为50%,这和随机掷硬币猜正反面的概率差不多。比如,以2006年6月~2007年6月,以及2007年6月~2008年6月这两个时间来作为分析时段,前一年度年回报率居行业第一梯队的13只基金,一年后,只有不到四分之一(3只)的基金仍然居于行业领先组别。参见图1。
打破“后视镜”
为此,我们建议广大读者,投资不要一直盯着“后视镜”,不要过于眷恋过去。
所谓“眷恋过去”,是指人们倾向于将过去的类似投资结果作为评估一项风险决策的考虑因素,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
可实际上,稍具投资经验的投资人都知道,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与过去该项投资的业绩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过去的高收益一般会代表透支其未来收益,从而导致高收益的保持更加困难。
把“眷恋过去”作为一种投资心理误区,并不是否认总结投资经验的重要性。资本市场背后有近乎“天然”的规律,这种规律人是难以改变的,但它的运行却又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说,以往数据、行情、业绩等可做为个人投资的参考之一,但也不能全盘照搬来用。
还有一点与“过去时”有关的是,很多人过分看重过去的投资,比如2008年发生股灾,很多人在投资上出现了较大的损失,有人因此“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对投资理财有些感冒。其实,不管你抛掉还是不抛掉股票,损失已经发生了,应该想得是未来如何盈利,而不是天天沉浸在亏损的苦恼中。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