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降低单一投资顾问投资失利给银行带来的声誉风险,目前一些银行逐渐抛弃了跟单一资管机构合作。“我们不会再采用单一投资顾问模式。不同的投资顾问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表现不同,即使是明星基金经理也可能在某一个市场环境下有着很好的业绩,但市场环境变化后这种业绩不一定能够延续。此外,只选定一家资管机构还可能因人员调整而带来变数。”光大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张旭阳称。
此外,银行越来越奉行固定收益类投资与股票类投资组合的投资模式,其中银行会主导固定收益类投资,发挥自己在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领域的优势;然后再运用伞形结构进行股票类投资,银行自主选择优秀的资管机构并进行动态调整,该原理类似“基金中的基金(FOF)”。
“在FOF领域的投资,银行选择的投资顾问类型较多,产品投向包括信托计划组合、私募产品组合、基金产品组合、券商理财产品组合或者多元化产品组合。”张旭阳称。
这意味着银行首先必须建立筛选机制,在数量众多的资管机构中“慧眼识珠”。其次,银行必须建立一套动态调仓机制,根据投资顾问业绩的变化,动态调整资金在不同投资顾问管理产品的分配比例。甚至还会剔除业绩表现较差的投资顾问,更换上表现较好的投资顾问。
事实上,从过去与银行合作的投资顾问情况看,不同投资顾问业绩表现差异较大。2007年底某股份制银行发行的两款产品,截至今年10月底,其中一款由基金公司担任投资顾问的产品浮亏41.89%,另一款由招商证券(600999)担任投资顾问的产品浮亏23.38%,两者差距较大。
即使同样受2008年以来股市低迷影响,净值大幅缩水而不得不延期的理财产品,延期后表现也不一样。有的银行股票类产品最后以超过30%的亏损幅度到期,有的产品到期时亏损幅度已缩小在7%以内,比如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担任投资顾问的某款理财产品就属于这种情况。
借鉴海外银行经验
相比内地银行的股票类理财经验,混业经营多年的海外银行股票投资经验以及选择产品投资顾问的做法显然值得借鉴。
与内地公募基金经理年轻化现状不同,海外基金业发展更为成熟、基金经理大多拥有长期股票投资经验,这也为海外银行挑选投资顾问提供了便利。
东亚银行(中国)财富管理部总经理陈柏轩认为,选择基金经理,最重要的一点是其管理的基金过往表现,因为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和经验,最终会在他管理的基金上体现出来;虽然“星级基金经理”头衔很诱人,但说不定会有水分,最好还是要观察他管理的基金在牛市和熊市周期中的表现,如果基金已运行4年~5年,在市场高低潮中表现趋于稳定,那证明他是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的专长和投资经历也很重要,“比如让擅长债券投资的基金经理去管理一只股票型基金,那肯定要先打个问号;还有基金经理的出身背景也很重要,如果基金主要投资港股,找一位只在香港待了不长时间的台湾基金经理来管理肯定不合适,一定要找熟悉当地市场的人。”陈柏轩称。
与国内银行挑选投资顾问看重基金经理投资水平不同,恒生银行更看重基金公司的管理制度、投资哲学,这一点亦与海内外投资环境不同有关。“国内投资者基本上只能投资A股市场,可选择的投资品种较少,因此购买股票型理财产品往往看重投资人水平,再加上A股近几年表现不尽如人意,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能稍微跑赢大盘已算不错。”恒生银行执行董事、财资业务及投资服务主管冯孝忠说。
据了解,恒生银行一般会选择全球销量较大的基金公司合作,除了观察具体基金的过往表现,同时也看重这些基金公司运作时间长短,是否熟悉当地市场等。
“如果说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对基金表现的影响占10%~20%比重的话,那么公司投资哲学的影响则占80%以上。”冯孝忠说,一般来说,只有选择与较小规模的基金公司合作时,才会特别看重基金经理的名气和投资能力。
此外,东亚银行还比较注重考量基金公司是否有足够的研究能力,以及是否重视投资者教育,会否与银行合作进行投资者教育。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