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普益财富(数据截至2012年12月10日)
截至12月10日,2012年结构性产品的发行数量已达1586款,中外资银行各发行440款和1146款。从挂钩标的类别来看,汇率占据了半壁江山,利率占比16%,股票和价格各占12%,剩余不足10%为指数、基金、期货或组合类。对比中外资银行,中资银行更倾向于发行较低风险属性的结构性产品,外资银行则对不同风险属性产品的覆盖程度更高。中资银行产品中,有35%比例为利率挂钩产品,汇率占比23%,价格占比与利率相当,股票、基金、指数、期货等较高风险类标的总计仅约6%。外资银行方面,利率9%,汇率达到六成比例,价格2%,股票、基金、指数、期货总共达到27%,可见其较高风险属性产品占比远远高于中资银行。中外资银行结构性产品挂钩标的类别分布形态的差异特征表明,外资银行更能够满足不同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的需求。
相比于直接投资于标的市场,结构性产品因其收益结构的设计而能够降低投资标的风险。这种收益结构的设计本身可谓是一种风险控制手段,结构性产品与传统投资产品相比较,其独有的“固定收益+衍生工具”投资模式可使产品锁定本金或部分收益,前文举例说明的恒生银行汇率挂钩产品就将可能获得的收益率下限控制在3.10%水平。2012年已发行的结构性产品中有89%比例为保本型,这一比例相比于2008年以前有了显着提升,说明银行越来越注重对投资者本金的保障。当然,收益与风险成正比的市场规律始终如一,这些产品在降低投资标的风险的同时必导致可能获得的收益有限,因此产品通常会有一个预期最高收益率。另外,根据收益结构的设计不同,结构性产品可分为看涨型、看跌型、区间波动型等品种,这使得投资者以往只能看涨标的市场的投资行为发生改变,看跌投资标的或者认为投资标的未来将在某一区间波动等持有不同观点的投资者也找到了匹配的投资方式。
另外,投资者应配合理财经理真实做好风险测试工作,银行提供的投资风险问卷,测试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其中会包括个人资产情况、收入、投资目标、对本金损失的态度等一系列的问题,确认个人的风险类别,从而可以选择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财产品。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其保本系数清晰,挂钩标的明确,如何获得回报的方式也以合同文本形式明确标注,比较容易使客户对号入座。但是,结构性产品收益结构的设计千变万化,部分产品结构较为复杂,投资者在购买此类产品前务必了解清楚产品挂钩标的、收益结构以及是否保本等基本要素,结合个人对于市场的观点,注意风险与收益(本金)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购买到匹配投资者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