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市民在一些银行网点提出想购买基金时,工作人员推荐的是其代销基金公司的产品。当购买者提出想购买一家知名保险公司的产品时,工作人员却力推另一家不知名的保险公司产品。
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现象很普遍。当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难以做到“客观公正”时,号称“独立客观”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应运而生。
用百度搜索时发现,第三方理财网站有15家之多。拨打其中一家网站的客服电话,该工作人员表示可提供“代客理财”服务,包括“诊断专家”标准化的宣传策划方案、市场推广流程等。“针对你的财务状况和既定目标,提供理财建议,并为你的投资安排提供必要的帮助。”她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像是你的‘私人财务医生’。”
拨通她给的“资深理财顾问”的号码,接听电话的却是推销保险产品的业务员。
尴尬一:法律规范缺失
消费者对财富积累、财务准备、子女教育基金等事宜的大量需求,催生了第三方理财机构。其中,理性的理财服务模式、非传统金融产品的售卖方式等优势且不谈,“第三方理财机构”进入我国两年多时间,似乎未抓住时机打响名气,发展状况也并不理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第三方理财公司有近万家,但是整体而言,仍然不成气候。是什么阻碍了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发展?
“目前独立第三方理财市场确实缺少监管。”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霍雯表示。这几年,国内理财市场大发展,同样滋生出一些不规范现象。
霍雯称,正因为缺失相应的法律法规,给很多没有合法地位的私募基金找到“路子”,打着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名义代客理财,成为其主要的销售渠道。
而聚财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林胡庆则认为,由于没有法律保障,很多投资者担心第三方理财机构会利用专业技术、信息优势坑害他们,对其产生不信任,因而限制了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发展。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