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康人寿在7月18日推出的互联网保险理财产品,足以让众多投资者动心。但事实也再次证明,保险理财产品只能玩玩“噱头”。
首先这款产品销售3天,额度却仅有限的5000万元;其次,除了个别产品的收益率偶尔闪亮吸引投资者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其他互联网保险理财产品平均收益表现,与同期限的银行理财相比,基本处在下风,所以在市场上仍是“鸡肋”角色。
“噱头”产品频出
不仅是弘康人寿,最近京东推出的一款保险理财产品也赚足投资者眼球:期限1年,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6.9%!
且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给你讲讲这个收益率是什么概念。抛开高大上的信托产品不谈,截至7月17日,宝宝类货币基金理财产品表现最佳的富国富钱包,7天年化收益率仅为5.785%,排在第六名以后的产品,收益基本降至5%以下,难寻亮点。
也不能完全怪宝宝产品表现不佳,因为两类产品的投资限制就有很大不同。按监管要求,货币基金只能投向债券、央票、大额存单等标准化产品,或其他货币市场工具。而理财险产品则可涉及集合信托、专项资管计划和理财产品等高收益的非标类产品。
再来看投资范围较为接近的银行理财产品,上周发行的6个月至12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47%;一年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6.17%。因此上述两款保险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即使在银行理财面前也赚足了风头。
事实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研究发现,京东这款产品的设计结构并不新奇,属于互联网保险理财产品,即珠江人寿推出的安赢一号终身寿险(万能型)。然而,当投资者被6.9%的高收益撩拨,准备筹集弹药抢购时,就会被这类产品最“坑爹”的特点泼盘冷水。这款产品仅有1天抢购时间,并且未公布规模是多少。按以往这类产品的特点,规模并不会很高,投资者能认购的数量较少。
资金投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理财产品、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集合信托、专项资管计划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二是基础设施和不动产投资计划;三是银行存款、债券等。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