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公司都有自己发行或者代销的理财产品,所以可推荐给客户的产品渠道比较狭窄,可选择推销产品的余地不大。”马志平认为,所有的投资性的产品都是各有优劣的,银行、保险公司的理财经理不能完全站在客观的角度为客户推荐。
那么第三方理财公司就能够做到完全客观吗?马志平认为,在国内部分第三方理财公司也代销了一些产品,所以也难免不会推销相关的产品,因此客观性也会打了折扣。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第三方理财公司只有咨询的功能,不能向客户推销产品。然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很多第三方理财公司的理财经理都要兼顾销售任务,有业绩压力,如东莞一家专注信托产品的第三方理财公司,其理财经理的每个月的业绩压力达500万。
“在国内,理财师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不能像会计师、律师一样按照时间收费。人们给理财师策划费用的意识不强,很多时候理财师是免费劳动的。所以很多理财师很难做到公正、独立,中立,为消费者考虑。”马志平说。
马志平认为香港的理财师的运作方式可以借鉴。理财师为客户出理财报告,若客户购买理财报告里面的产品,就可以免费获得理财报告,因为理财师和产品的提供方合作,可以分红获利;若客户不想买理财报告里面的理财产品,只想获取理财报告,即需要为理财报告付费。
“因为理财师做理财报告需要时间、精力等,客户可以免费咨询专业意见,但是理财报告需要缴费。这已经成为行规、行业习惯了。”他说。
业内人士建议,市民在做家庭理财规划的时候,如果想要获得更专业和客观的意见,可以找那些专业做咨询、理财规划服务的公司,对理财规划付费购买。(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