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险在这两年也遭遇多事之秋,先是网销万能险集体下架,后是监管层接连发声要收紧规模。事实上,万能险是最典型的高现价产品,它原本是一款长期寿险,兼具保障和理财功能,但销售过程中被部分险企当作短期理财产品去卖。众所周知,保险资金的投资期限长,流动较差,大规模销售短期高现价产品暗藏现金流风险。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身险监管工作会议上,高现价产品再度成为焦点,在未来的半年时间内,中小型险企的重心将被迫转移至负债管理上。
现状高现价产品到底有多牛?
●借助银保渠道成“开门红”利器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6年全国人身险监管工作会议上,高现价产品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会议上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人身保险业净利润为1299.43亿元,较2012年增长近16倍,74家人身险公司中盈利的为57家,达历史最好水平。但是,人身险业务结构失衡等问题也引起业界注意,尤其是2015年银保业务保费占比超过80%的公司超过20家,且基本为趸交业务。
从保险行业今年1月份的“开门红”数据来看,寿险保费在去年高基数下同比大增七成多,原保险保费收入5397.19亿元。其中,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规模约为2041亿元,同比增长182.77%。若以银保口径来算,该渠道当月新单规模保费收入351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658亿元增长了32.4%;与2015年12月份的670亿元相比,增长了425%。据悉,银保渠道一直是高现价保险产品的主要销售端口。
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短期高现金价值产品发售数量大,能够在较快时间内帮助险企聚拢资金。不少中小险企以此作为本金进行投资赚取利润,再将部分盈利返还客户。但随着产品保费收入大幅增加,险资负债端成本上升,一旦投资业绩不如预期,险企不能如约返还用户投资收益,现金流会产生较大压力。”
要求监管层现阶段是啥态度?
●叫停3年内产品并衔接“偿二代”
“虽然不少中小险企都在大规模售卖高现价产品,但整体上是符合现行行业规定和公司资本金要求的。”一位业内人士曾对记者表示,“大型险企对于类似高现价产品态度较为谨慎。”即便如此,行业监管机构一再强调“总量控制、适度发展”。实际上,保监会从2014年开始,就接连完善高现价产品“短债长配”的监管框架,高现价产品监管收紧意图步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