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助保障平台暗流涌动 上亿资本仍前路漫漫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尽管外界一直在说资本寒冬、融资不易,但是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却能获大量资本的青睐。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互助保险发生了新的变化,其经营模式也变的互联网化。
各互联网互保平台在资金托管方面也有所不同,17互助、同心互助等主要将会员缴纳的费用托管给商业银行,由银行定期出具监管报告并公示账户情况。而如水滴互助等则与公募基金合作,将资金托管给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由双方共同管理。
在理赔方面,大多数互助平台为了吸引用户,将追缴金额的上限设置在3元,会员数量越多,则各个会员分摊的金额就越少。一些平台如同心互助还引入了年龄系数,这使得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分摊的互助金额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年龄小的分摊金额较少。
据了解,目前已有e互助、保保集、抗癌公社等多家互联网互保平台发生了赔付,赔付总金额从百万级到千万级不等,据e互助方面介绍,截止今年8月18日,e互助完成互助事件137例,互助总额2636万元。
市场质疑多未解决
网络互助保障平台目前在国内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也受到了众多质疑。
其一,为了平台正常运作,会员缴费后期有可能增加。
有测算数据显示,类似水滴互助下这样一个超60万人的社群,倘若一年的发病人群数量为1200人,那么一人一年的交费额度最高或将达到600元。这与商业保险相比,并没有太多价格优势。并且,互助性质引起的心理反应也与商业保险不一致,作为理性经济人,很可能在多次“被扣费”以后,有可能选择中途退出。
其二,相对于传统保险公司来说,互联网互保平台本身并没有严谨的核保、理赔机制,那么应如何防范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