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管出台行业洗牌的同时,是否能引入保险成为了当前投资者选择平台的重要考量。11月8日,由上海市保险学会主办、律商联讯协办的上海市保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之保险法务专场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华东政法大学保险法研究所所长李伟群教授详细解读了P2P网贷的风险来源,描绘了其与保险“联姻”的发展前景。
银行存管:资金守护第一道防线
2013 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元年”。在这一年中,余额宝横空出世,百度百发、微信理财紧随其后,各种“宝”类产品层出不穷。自2007年进入中国的P2P 网络借贷行业蛰伏多年之后,在2013 年也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然而野蛮生长之后,风险也随之暴露,发生限制提现、卷款跑路或者倒闭等问题的平台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仅2015年6月就新增“问题平台”125家,10月新增“问题平台”47家。2016年6月底,全国累计问题平台1778家,约占总数43.1%。
“网贷的发展呈现“快、偏、乱”的现象,即行业规模增长势头过快,业务创新偏离轨道、风险乱象时有发生。针对网贷平台存在的风险,找出适应我国现实需要的具体监管方法无疑十分必要。”李伟群分析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李伟群进一步认为,作为资金供应方的投资者,在公众性很强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想要单纯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监督是很难充分保障权益的,因此需要特别的法律制度对其进行保护。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的低门槛,体现出明显的“草根性”,而这部分人群恰恰又是金融风险意识最薄弱、金融消费者教育最有待加强的群体,在维护权益的时候难免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有鉴于此,互联网金融理应接受金融监管的规范,从而保护投资公众的利益。
值得庆幸的是,行业和监管部门对于消费者保护的脚步从不曾停歇。8月24日银监会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共47条),这表示P2P 网贷平台的监管细则已正式落地,此前业界关注的诸多内容终于尘埃落定。
其中,《办法》第35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第三方资金存管机构,实现客户资金和网贷机构自身资金分账管理。据银监会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16年6月底,国内正常运营的P2P平台有2349家,以此来算,完成银行资金存管、符合监管要求的平台不足3%,97%的平台面临转型或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