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应控制在总体限额的90%以内,2017年应控制在总体限额的70%以内,2018年及以后应控制在总体限额的50%以内。”
在保监会这一对3年期以下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年度保费收入规定下,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有的险企选择了压缩3年期以下产品的销售额度,有的则仍在扩张规模。
同时,保险公司一季度开门红时段的主打产品主要是两大类形态,
万能险以及固定收益形式的传统险(高现金价值类业务),均为3年期以下存续期设计,以期在明年4月1日的最后大限前,对以中短期形式存在的
终身寿险、
年金保险等产品的销售进行最后的冲刺。
开门红额度占全年八成以上
有公司对中短期产品无额度限制
《证券日报》记者从业内获得的一份十几家险企2017年开门红中短期产品策略资料显示,各公司2017年的中短期产品额度存在极大差距,有险企对趸交的中短期产品没有下发额度,而有险企则对额度无限制。不过,各家公司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开门红期间中短期产品的额度占全年额度的比重都达到八成以上,其中,半数公司开门红期间计划用掉全年的中短期业务全部额度。
这份数据未经相关的全部险企证实,而据其中一家险企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称,这份数据或为银行方面前期摸底时从各家险企所得的大致数据。这份险企名单中,包括
中国人寿(24.110,-1.25,-4.93%)、平安寿险、
新华保险(44.140,-1.84,-4.00%)、
泰康人寿、
太平人寿、
人保寿险、
阳光人寿等传统大中型寿险公司,也包括前海人寿、安邦人寿、恒大人寿、富德
生命人寿、天安人寿、中邮保险、
百年人寿、弘康人寿、
国华人寿等受同业关注的险企。
这份资料显示,各公司2017年的中短期产品额度存在极大差距。形成最极致反差的是,某新型险企对2017年及开门红期间的中短期产品额度均没有做出限制,而一家大型险企则不计划销售趸交的中短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