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耗资数亿元、甚至数百亿元的资金“奇袭”上市公司后,举牌的各路资本却甚少透露真正的意图。投资者更多是在权益变动书上看到“出于财务投资需要”“看好上市公司未来前景”等程式化的语言。
然而,随着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开展,产业资本、险资、私募基金及牛散等举牌的真实企图亦逐渐曝光,各路资本举牌亦有一定的轨迹可循,那么,其中的投资机会如何?
险资举牌适合长期投资
近年来,保险公司在保费端收入高速增长、投资端收益率不断下行的大背景下,“资产荒”特别是“高收益的优质资产荒”,成为保险公司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为此保险公司也不断加大股权投资比例,并频频举牌上市公司。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去年以来,保险公司在A股市场上共举牌71次,涉及37家上市公司,合计耗费资金达到1722.22亿元。从险资举牌标的行业来看,大多数险资举牌的标的都集中在地产、公用事业、银行、非银、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大盘蓝筹股。而且这些股票普遍具有股息率高、估值低、高ROE等特点。
而12月13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针对保险资金的运用,提出要把握好三个原则:投资标的应当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股权等非固定收益类产品为辅;股权投资应当以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少量的战略投资应当以参股为主。把握审慎稳健、服务主业的总体要求。
产业资本:举牌目的有二
产业资本举牌上市公司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财务投资,这种类型可以参考险资举牌。比如,新华联的控股股东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2016年10月举牌北京银行时就明确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股权增持,长期持有北京银行股份,获取上市公司股权增值带来的收益,并不谋求对北京银行的控制权。
另一种类型就是谋求控制上市公司,而这种类型很可能会引起举牌方和上市公司原控制方的股权争夺。以廊坊发展为例,历经三次举牌,恒大地产集团最终成为廊坊发展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15%。而在恒大地产集团买入廊坊发展的同时,公司第一大股东廊坊市投资控股集团也开始增持公司股份,持股比例由13.34%提高至15.30%,勉强保住了第一大股东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