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新技术推动转型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一系列人身保险新规落地后,原本依靠互联网大肆销售的中短存续期产品风光不再,预计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和业务结构也将发生持续调整。
与前述数据相比,不难发现虽然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财产保险公司数量增加,但是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不增反降。其中,车险保费收入减少、占比下降;非车险保费收入增加,占比提高。
对于这一变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如果从车险角度来看,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原因。所谓主动原因,即财产保险公司互联网车险发展经过一年多的碰壁,已经发现争夺市场份额、实现承保利润并非易事,主动调整战略。
例如,众安财险和平安财险合作发展的“保骉”车险,曾经轰动一时,但却始终差强人意,而信用保证保险、
健康险等业务却势头迅猛;泰康在线近期发布“首款互联网健康车险”时强调,既会发挥互联网渠道优势,也会借助集团销售队伍降低运营成本,提供差异服务。
某财产保险公司高层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一方面,车险是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如果公司不发展车险业务,永远无法做大;另一方面,车险的盈利问题始终是一大挑战,不亏损已属难得,极易处于边界地带。”
所谓被动原因,即在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后,互联网车险优势减弱。此前,互联网设立“专有产品、专有价格”,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惠,出现线下签单、线上出单,但是销售环节并未发生在线上的现象。在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后,互联网具有的上述优势减弱,业务员和消费者不再刻意追求线上出单,使得相应数据下降,而这也被业内认为是互联网财产保险降温、减速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其实,渠道不是第一要素。这一变化的本质是通过价值差异驱动市场化选择,销售和服务能力才是关键因素。”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副总裁李冠如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此外,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后,NCD系数(无赔款优待系数)、车险定价因子和自主核保系数的引进等,使得车险进一步让利消费者。“通过商业车险费率改革,2016年车均保费下降5.3%。”3月12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透露。
如果从非车险角度来看,则是场景深化和技术创新不断应用,尤其是旅游类、交通类和消费类场景,这为非车险丰富的创新门类以及部分产品保费增长奠定了基础。
在前述提及的同业交流数据中,2016年1-12月,无论是非车险保单数量还是保费收入,网络购物退货运费损失保险、产品质量保证保险、航空旅客
意外伤害保险、交通工具意外人身伤害保险等均是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