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上海新增4家寿险公司:中融人寿、阳光人寿、昆仑健康险和泰康养老险,全市寿险公司总数已上升至55家。不过,在上海寿险市场激烈的竞争中,4家保险公司表现差异悬殊,尤其是受到销售渠道和经验范围的制约,专业健康险和专业养老险发展并不理想。
渠道决定保费
据上海保监局统计,截至2010年11月30日,中融人寿实现保费收入4.78亿元,阳光人寿实现保费收入1.68亿元,昆仑健康险实现保费收入0.22亿元,而泰康养老险尚未实现保费进账。
中融人寿发展伊始就实现 2条腿走路,银保和团险在总保费收入的占比分别为66%和34%。阳光人寿和昆仑健康险保费收入渠道较为单一,阳光人寿通过银保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占比高达99.8%,昆仑健康险中介渠道保费收入占比达到78.2%。
泰康养老由于无法经营团体人寿保险业务,再加上企业年金业务不纳入保费收入统计,保费收入挂零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3家已经实现保费收入的新公司,个险渠道似乎成为共同的短板。尤其是2家寿险公司,个险渠道保费收入至今没有实现零的突破。
2010年,上海保险营销员规模整体出现负增长,无疑增加了寿险公司发展个险渠道的难度。相比之下,通过一定的销售费用投入,银保渠道和中介渠道对保费收入增长的效果更为明显。于是,不少新成立的寿险公司选择后者,更多是一种无奈。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