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要走差异化路线
综观2010年银保市场的产品都是以理财产品的形式出现的,不管是分红险还是万能险、投连险,都没有跳出以收益为目的的销售形式。而就保险而言,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保障中。而且各家寿险公司的产品存在着过多的相似性,从保险期间到保障到综合收益,并无过多不同之处,概括下来就是定期或零存整取加保障,客户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这样的产品只是从保费规模上对保险企业是一种提升,但自身的盈利能力并不强,从长远的角度看,增加了对保险企业的承付能力和资金链的考验。
一些中小保险企业模仿其他公司主打产品,对自身而言提升了业绩,但却影响了整体市场的健康发展。不过,现在很多公司已经开始重视自身银保产品的开拓与研发力度,由原来单纯收益性向保障性转变。像中国人寿在2008年推出了一款以巨灾保障为目的的产品,在上市之初就深受客户的喜爱。在2010年底,该公司又推出了附加疾病的保险产品,成为银保市场上的又一新亮点。
新经营方法的探索
驻点销售只是银保业务发展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过去后,需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单纯依靠客户经理驻点销售,虽然在业务规模上能够由保险企业自己控制,但却不利于银保的长期健康发展。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银保业务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并且能占到公司整体保险业务的相当重要的份额,最后还要依靠银行工作人员进行代理销售。
现在,很多保险企业在新的合作模式和方法上也进行了尝试,比如,在银行进行客户沙龙的召开,利用专业的讲师为客户讲解保险,不仅让客户了解了保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银行工作人员对保险的认可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加大力度培养银保渠道客户服务人员,利用提供保险公司自身企业各项服务内容的机会,深度开拓客户资源,全面的为客户提供保险服务,增加客户对保险公司的忠诚度。
新的银保销售形式已经到来,无论各家保险企业适应与不适应都已经开始了,在这个渠道为王的时代中,各保险企业必须学会适应,积极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保障银保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