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几乎所有在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都是分红险,而且多是储蓄类分红险。这些产品通常又多是趸缴型(一次缴清保费)产品,也分“5年期”和“10年期”,这就与银行储蓄非常类似。加之个别公司的某些销售人员根本不提及保险,导致少数客户在购买保险之后还以为是存了定期。
借助于银行网点的强大信誉,银行保险得到飞速发展,但也遭到“透支银行信誉”的质疑。“客户有了疑问一般是先找银行网点。”一家寿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负责人这样解释客户服务的流程,“网点解决不了我们的专管员再去给客户解释,实在不行再到公司的客户服务中心。”
“分红水平受到当年投资大势的影响,今年高一些、明年低一些都很正常。”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上述精算人员也认为,在保证70%底限的前提下,公司通常会根据自身策略决定分红水平,所以也会有当年分红账户不盈利、客户仍然得到分红的情形。
这位业内人士指出,问题还在销售环节。假使客户在购买时得到完整、充分的信息,那么即使得到较低的分红,客户也会泰然处之。
中国寿险业似乎一直在修正:为了削减利差损包袱,不保证收益的某些投资险种应运而生;销售环节造成的“风波”之后,各公司纷纷转向有固定收益的分红险;与此同时,代理人信誉的降低也催生了银行保险的新型营销模式。但现在,银行保险又在面临新的考验。
保监会已经注意到银行保险销售中的某些情况。早在年初,就有消息称,对银行保险的监管将成为保监会的重点之一。最新的消息则是,保监会已经要求各保险公司展开自查,其抽查随后就到。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