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中县银山镇金紫铺村5组村民谢勇投诉,他的父亲谢志明到中国农业银行资中银山支行办理1万元定期存款业务,最后却不知何故变成了购买“红利发两全保险”10年期。为此,他想讨个说法——
“存单”变“保单”村民不清楚
2011年10月5日,谢志明前往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中银山支行,准备将自己辛苦攒下的1万元积蓄存为5年定期。60岁的谢志明走进银行后,首先咨询了银行工作人员存定期的相关步骤。
“我告诉他们我存5年的定期,他们就喊我存分红保险,利息要高些。”谢志明说,他将1万元交到了银行柜台,银行大厅内的一名女同志叫他办理保险相关手续,并让他在保险单上签了字。
“我要存5年,但那上面写的是10年。我文化低看不懂,而且没有戴老光眼镜。”在模模糊糊看不清保单内容的情况下,谢志明在保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谢志明,过几天会有人给他打电话。
两天后,的确有人给谢志明打了电话:“她问了我知道存钱的事情不,我说知道。她又问我是否了解关于分红的条款,我说不知道,然后她就给我说了一些我听不懂的话。”谢志明说,当时自己不明白电话那头说的什么意思:“我只晓得存了钱,不晓得自己买的是保险”。
2011年12月,谢志明的儿子谢勇从成都回家后,谢志明告诉他自己去银行存了1万元钱的事,并把自认为是“存单”的“个人人身保险投保单”拿给儿子看。“这种‘存款’是不是利息更高?”儿子看到保险单后告诉父亲:“这不是存单,是买成了保险,是保险单。”
“存单”变成了“保险单”,这让父子俩不能理解。谢志明的儿子便前往农行资中银山支行理论。“当时的大堂经理是个男的,他说他们给我爸爸是讲清楚了的。”谢勇说,他们要求银行将“保险”转为“存款”,但银行不同意。如果要退保,就要从那1万元的保费金额里扣除一定的费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