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销售人员说的怎么和合同上写的不一致呢?分红险的收益到底要怎么看呢?车险理赔又该怎么才能更顺畅?保险消费中的陷阱我们该如何避免呢?让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认清保险中常常出现的陷阱。
案例1:车险欺诈
家在广东的被保险人陈某的车辆出现发动机故障,送去某修理厂维修时对方称可免费维修,但需陈某协助制造事故骗取保险金。陈某一时贪图小便宜答应了。2012年9月,修理厂李某驾驶陈某的丰田车与另一台还没修好的宝马车相撞,故意制造了一起交通事故,并向保险公司报案。保险公司现场勘察发现疑点众多,经调查,陈某承认本案为修理厂故意制造事故,并主动放弃索赔。
陷阱分析:及时报案,真实反馈,到指定维修厂维修
配合欺诈隐患诸多。诈骗分子获得车主身份证等相关个人信息,将带来经济、信用隐患;从事此类诈骗活动的修理厂一般是非正规修理厂,维修质量无法保证,会给车主行车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车辆续保费用与出险次数关联,出险记录过多将导致车辆加费承保。建议车主在遇到事故时,及时报案,真实反馈事故情况,到保险公司认定的指定维修厂进行维修,最大程度保护自身权益。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