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补给难题
横亘在中小保险公司面前的难题,除了目前行业转型大背景下的承保困境外,资本补给的难题也随之而生。尤其是在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每况愈下的情势下,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的资本缺口纷纷告急,偿付能力压力大增。
保监会网站显示,今年以来,百年人寿、信泰人寿、华夏人寿、生命人寿和幸福人寿等五家中小险企先后获批发行次级债融资5亿、4.5亿、3亿、13亿和5亿元。此外,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建信人寿和安邦财险分别向股东融资30亿、18亿、3.8亿和69亿元。
密集增资的背后,足见中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压力之甚。
值得注意的是,保监会在上半年监管工作会议上曾披露,“上半年,从偿付能力充足率来看,处于100%-150%区间的主要为中小保险公司,并且数量由年初的11家上升至14家。”
时任保监会主席的吴定富在会上指出,“在当前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中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补充压力较大,可能会出现增资困难。”
据瑞再北京分公司发展部副总裁郏京炜测算,到今年二季度止,约7-8家寿险公司和5-6家财产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在150%以下。他指出,年底之前这些公司的资本压力会很大,同时有一些此前偿付能力比较充足的公司也会降到150%以下。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融资手段主要包括上市融资、股东注资和发行次级债。在保险公司内生资本补充能力尚未形成,而又未能打通上市渠道之前,依赖于次级债和股东注资已成为保险公司增资的不二法门。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一些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恶化,很大程度上与公司粗放的发展方式有关。
事实上,2008年之后到2010年期间,我国保险业经历了一波保费急速增长的过程,随之而来的是行业集体面临“资本饥渴症”。
以华夏人寿为例。华夏人寿成立于2007年,发起设立时的注册资本金为4亿元。保监会数据显示,2007年华夏人寿的保费收入仅为1.56亿元。随后的2008、2009和2010年保费收入分别为19.6亿、27.96亿和36.36亿元。今年1-10月,保费收入为46.17亿元。
为了满足偿付能力水平,2009年华夏人寿经过两次增资,分别为3亿元和7亿元,资本金增至14亿元。2010年11月其再次增资8亿元,资本金增至22亿元。今年10月,华夏人寿获保监会批准增资18亿元,注册资本金达到40亿元。
对于成立不久的中小保险公司而言,偿付能力是否达标直接关系公司的发展空间。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将面临包括限制增设分支机构、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开展新业务、责令转让保险业务或办理分出业务等处罚。
“尤其是限制设置机构这一块,是致命的。大的保险公司经营多年,分支机构几乎已经铺设完毕,而中小保险公司业务扩张则需要不断地开设新的分支机构。”业内人士指出。
一位中型保险公司人士表示,“中小保险公司注册资本金肯定不能一劳永逸,需要老股东持续的注资或引进新股东。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是长期经营的行业,不能指望做短平快。”
对股东注资和次级债的普遍依赖,一个主要原因是保险公司投资和盈利性不足,不足以实现自身“造血循环”。保监会数据显示,从上半年预计利润情况看,保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489.8亿元,同比增长72.3%。而与此同时,共有61家保险公司出现亏损,绝大多数是中小保险公司。
今年10月,新的《保险公司次级债务管理办法》正式出台,相比于2010年底的征求意见稿,条件有所放松。新办法删除了“上年盈利和净资产不低于10亿”的要求,降低次级债发行门槛的同时,也降低了融资总规模。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日前在中国寿险发展与监管高层研讨会上表示,当前寿险业面临的资本补充渠道有限的挑战。据其透露,保监会已经制定了一个资本补充机制的工作方案,将完善寿险公司的资本补充机制。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