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9天年化7.2% 北京银行7天年化7% 招商银行2天年化7%
“我行紧急加发2天7%理财产品,今日10点-14点均可参与认购,5万起做1万递增。”6月28日,一位招行理财经理给客户发送的短信称。
临近半年末,这不过是众多银行客户最近遭遇的理财产品信息“轰炸”中的一则。2011年是名副其实的“银行理财年”。据本报记者统计,截至6月24日(下同),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7434款,发行规模估计超过8万亿元,去年全年仅为7.05万亿。
存款负利率状况持续而居民投资渠道有限,存款准备金率一再上调令银行流动性紧张,共同促使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的增长。
与此同时,银行之间为争夺存款而展开的理财产品价格战亦愈演愈烈。进入6月份后,随着半年末考核时点的临近,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水涨船高,1个月期以下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在4%以上几乎已成常态,临近月末发行的2-7天期产品预期收益率甚至高达6%-7%。
通胀压力未减,加息预期仍在,银行理财产品亦明显短期化。普益财富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1个月期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2367款,占31.8%;1-3个月期发行数量为2225款,占29.9%。这意味着3个月内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占比超过60%。
保本型产品占比回升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今年1-5月,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分别为663款、464款、786款、772款、858款。尽管绝对数量波动较大,但除了2月份受到春节假期影响外,非保本型产品占比持续上升,1-5月分别为53.2%、50.4%、56.0%、58.3%、59.3%。
银行理财产品大体可分为保本型和非保本型两类,两者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保本型产品需要进行并表处理,而非保本型则不需要并入表内。
实际上,出于准备金、资本金等因素的考虑,自2010年年中起,商业银行就逐渐倾向发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不仅发行比例逐渐上升,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规模也在快速膨胀。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