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银行在季末冲高存款规模的一种手段。银行将非保本型产品的到期日集中设置在季末或月末时点前,随着理财产品的集中到期,理财资金由表外账户回流进理财投资者的银行户头,迅速推高银行储蓄存款余额;凭借这类表外流入的资金,商业银行可以放大考核时点上存款项的总量,在贷存比时点考核中达标。”安信证券高级固定收益分析师景晓达称。
他还指出,中小银行贷存比考核压力较大,有更强烈的通过发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冲存款的意图,因而在银信合作叫停后,中小银行发行非保本型产品占比提高得更快。数据显示,中小银行发行非保本型产品占比从2010年初的20%快速提升到2011年5月的40%,大行发行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占比一直维持50%左右的较高水平。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中非保本型数量为4186款,占比56.3%,保本型数量为3248款,占比43.7%。
但根据银监会的要求,从今年6月份开始,商业银行贷存比将实行日均考核,这使得银行上述冲高存款规模的游戏失效。银行不得不寻找记入表内的周期尽可能长的存款资产,而保本理财产品既纳入储蓄存款余额,又计入储蓄存款增量,这一优势有望得到发挥。
从6月份的情况看,截至6月24日非保本型产品发行数量为643款,占比为56.2%,较5月份确实有所下降;保本型产品发行数量为502款,占比从5月份的40.7%回升至43.8%,其中6月24日当周发行的保本型产品达到160款。
固定收益产品“完胜”
在今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潮中,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以及组合投资类产品挺立潮头。
据本报记者统计,上半年银行发行的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数量为4398款,占比59.2%;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数量为2497款,占比为33.6%。这两者合计占比超过90%,而前两年风靡一时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仅有208款,占比大降至2.8%。
分析人士指出,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类产品投资对象一般为债券等稳健型资产,投资风险较低,今年以来银行间货币市场阶段性的流动性紧张也给此类产品获得较高收益带来了机会,因而受到银行和客户的普遍欢迎。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