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零存整取好还是买国库券好?"
"是买人民币结构性产品好还是银行QDII好?"
这两句跨越时代的问话被同一个人收录着,她就是在银行工作了20年之久的张岚,某国有银行上海某支行理财中心主任。
最早作为货币兑换场所的银行,至今已经实现了从存钱汇款到理财超市的一步步跨越,而和股票基金或其他投资不一样的是,中国的大部分居民都见证了银行理财萌生时的遭人误解、崛起时的盲目热情和转折后回归理性的过程。
理财账户始"萌芽"
"当初生活物资很贫乏,票证也不流通,更别提手中有剩余的钱了。"年近古稀之年的刘老先生回忆道。"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解放初期的十几二十年里都可谓无财可理。"而在当时,银行存款利息或许就是大部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后来"理财"作为一个概念正式渗入银行,拥有自己的春天。
光大银行推出国内首款外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而同年7月14日推出的"阳光理财B计划"也是国内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的问世标志着银行理财在国内的诞生。
"虽然金融从业经验不下十几年,但是涉足银行理财,许多老经理都跟年轻的理财师一样,摸着石头过河。"提到成为理财师的经历,张岚的这份谦逊不足为奇。如今,她带领的理财中心管理客户资产超过30亿元,钻石级客户达400余人,而早些年,作为理财经理的她却连怎么帮客户理财也不清楚。
"理财就是卖产品,这是一个客户给我们总结的。"提起初期的工作,张岚也很无奈。而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被定义为"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确实,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理财作为一项中间业务逐渐被各家商业银行所重视,产品的种类渐渐丰富,理财规划的理念也开始渗入理财师的脑中,但是"叫好不叫座"却是当时银行理财最好的写照。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