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银保渠道,分红型保险产品可以和银行理财产品一样,一同摆在银行的柜台里销售。
对银行来说,通过银保渠道每卖出去一份保单,就可以获得一笔佣金。对保险公司来说,银行几乎是每一个消费者都会光顾的金融机构,把保险产品放在这里销售,要比自己满大街推销省事得多,来钱也快得多。因此,银行和保险都将银保渠道视为一件"双赢"的好事。
尤其在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A股出现近几年来罕见的"牛市"行情下,当时保险的分红水平和理财产品的收益一样,呈现水涨船高的效应。许多投保人纷纷投资购买5年期分红型保险。
据统计,截至2011年年末,分红型保险保费收入在国内保险总收入中占比超过80%,分红险"一险独大"成为中国寿险市场的真实写照。
但是,随着之后资本市场的熊市到来,低迷的市场使得"分红"这一吸引力骤然失效,一系列的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红利频降,"跑输"定存
随着资本市场在过去两年持续走低,保险公司的产品分红也在逐年下降。除了投资收益的因素之外,近年来银行相对稳定的存款利率,也进一步挤压了5年期分红型保险的生存空间。
自2012年7月央行最近一次调整存贷款利率后,5年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为4.75%,较2007年3月调整后的4.41%略有上涨。
与银行存款完全依照利率来获取收益不同,分红型保险的收益分为保底收益和分红收益,保底收益一般为1%到2%,最高不会超过2.5%,分红收益则需要根据投资收益来具体确定。即"收益高就多分红,收益低就少分红或者不分红"。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真正棘手的问题在于,在07年分红险销售高峰时,投资市场呈现罕见的"大牛市",投保客户中不乏有因对投资收益的过高信任,或因营销员夸大收益承诺而购买了保险,如今,投资收益的下降,使得实际收益与当初承诺之间必然产生大的落差,一旦客户知道差异悬殊,难保不会投诉或集中退保的现象产生。
■监管层反应
各地发应急预案严防给付高峰
2012年,根据保监会的要求,各地保险监管部门对辖区内保险公司、到期产品进行了排查,并要求各人身险公司针对给付高峰做好应急预案。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