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产品应向更广泛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年金保险业务,确立商业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和家庭金融理财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开拓健康保险市场,落实商业健康保险对基本医疗保障的配合、补充和服务功能。
年金保险大发展是寿险公司业务结构转型的必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寿险商品的需求形态发生转变,寿险重心自承保死亡风险的人寿保险逐步转向承保生存风险的年金保险,如美国自1970年以来寿险发展即由年金保险带动。美、英等欧美国家的普通寿险与年金业务大多呈现40%:60%的状况,年金保险快速发展:1)老龄化比例越来越高;2)年金保险在养老保障从“单一支柱”向多支柱体系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3)各国对年金计划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人们通过购买个人年金保险提供养老保障;4)经济环境的变化客观上推动了对个人年金的需求,如美国80年代市场利率大幅提高,于是利率敏感型的个人年金获大幅增长。中国年金保险则刚刚起步,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美国1970年以来寿险发展由年金险带动。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良好的经济环境刺激了寿险业的发展,寿险契约额由1950年的2342亿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9392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9.7%,寿险业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长,这一时期被称为美国寿险业的黄金时期。1990年以后,美国寿险保费增速回落至5%左右。
1970年以来美国寿险发展由年金保险带动。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美国年金保险保费收入和寿险保费收入占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70年代开始,美国养老保险的保费增速即高于普通寿险增速。1986年以前,寿险保费收入一直多于年金保费收入,从1986年开始,年金保险保费收入第一次超过了寿险保费收入。
2010年,寿险保费收入在人身保险总保费中占比约为1/4,而年金保险保费收入超过了人身保险总保费收入的一半。健康保险的比重也由1950年的12%提高到2010年的30%。随着年金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年金准备金也快速积累。
我国寿险公司正在积极参与养老、健康保险创新。养老不受经济周期的波动,可以为保险公司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养老产业将是保险业新的增长点,而养老社区的打造可以使寿险产业链拉长20年。而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设计养老保险产品来锁定高档养老客户群。
可能的个人养老保险税收优惠试点政策。养老保险税收优惠对于保险行业的象征意义极大,保险公司及资本市场广泛期待。中国个人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提出起源于2008年,四年来几经波折、阻力重重,迄今为止尚未有实质性进展。曾经天津滨海新区的“个人养老保险税前扣除”试点仅一个多月就被叫停。
政策变化和制度支持是保险行业发展的关键。在目前减税的大环境下,我们期待养老保险税收优惠试点能在2012年推出上海试点,促进保险由“被动需求”向“主动需求”的转变。同时,中国版401K正在研究过程中,养老第二支柱亦有可能取得税收支持,如实现,保险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有望扩大。
产品转型:保障和长期储蓄型。保险的本质是保障,而非投资。寿险业务过于集中在分红险的问题日益突出。2011年1-9月,分红险保费收入6206亿元,占寿险保费收入的比重高达88.9%。这一方面导致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形态有限;另一方面,分红险业务对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如果资本市场持续大幅波动,今后可能会产生较大风险。2.5%的保证利率上限较大程度的限制了传统险的业务空间,未来随着传统险预定利率的放开,定期寿险等传统险种可能迎来快速增长。
营销、银保专业化转型,提高保障型占比。寿险销售渠道发展阶段:1)多家经营时期的直接销售阶段,2)个人直销阶段从友邦个人代理体制引进开始,3)以银行保险为主导的专业和兼业代理时期,4)电话销售,5)网络销售,尽管现在刚刚起步,未来也是一个重要的销售方式。未来可能实现的转变:1)成立专属销售公司;2)银行代理渠道专业化转型;3)新渠道。(来源:金投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