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15”期间,投连险都会成为金融服务业中被投诉的“重灾区”,《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新浪财经3·15曝光台案例发现,不少消费者由于销售人员对产品解释不清、风险提示不明确,被误导购买投连险产品,导致损失较重。
专家建议,消费者投保前应当仔细了解产品性质和条款约定,不盲目,不冲动,不偏信营销人员的口头承诺。
风险提示不明 账户成糊涂账
湖北的梁先生投诉称,2007年他通过保险公司业务员购买了一款名为“信诚(运筹)慧选投资连结保险”的投连险产品,主险每年1800元,追加2万元投资,8年内他一直没有中断缴费,但始终认为自己有被误导销售之嫌。
“当时业务员说长期持有肯定能赚钱,没有给我做投资风险承受力评估,或者投资风险的提示。因为保险条款内容复杂,等我真正明白保单内容并发现自己账户亏损的时候,保险公司却回复我说,我在保单上签字就代表我已经明确一切风险。”梁先生称,关于合同内“持续奖金”等比较复杂的条款内容的含义,他并未从业务员口中得到解释,因此后来曾多次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咨询。不过,保险公司客服人员也不能解释清楚,并将这一问题转至后台人员。“后台人员态度强势,说关于所有内容,公司网页都会有提示,如果我在合同上签字,就代表我已经明白它的含义,但如果真的有清楚的提示,我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询问吗?”
投连险实质上是“终身寿险+个人投资账户”的组合。投保人所缴保费用于“投资”和“保障”两方面:在投资方面,保费在扣除初始费用后进入独立的投资账户,由保险公司专业投资人员进行投资操作,成为投资账户价值;在保障方面,投资账户中的资金会被定期扣除风险保费,用于提供风险保障。当保险责任发生时,保险公司给付的保险金额也体现为“投资功能”和“保障功能”两部分:一部分为投资账户价值,一部分作为风险保障的风险保额。
由于投资属性的存在,投连险收益率水平波动较大,因此风险也较高。早在1999年,中国平安率先在国内推出投连险产品,由于该产品兼具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缴费灵活,受到市场垂青。然而,2002年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投连险亏损严重,加之销售误导,在全国引发退保潮,此后保险公司相继停售该险种。不过,进入2007年,投连险借力火热的股市卷土重来,此后股市逆转,投连险账户出现大幅“缩水”。像梁先生一样在高位“入市”的投保人此时可能不得不承受投资损失,8年来梁先生账户已经“缩水”了3000多元。
保险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去年下半年以来,股市出现一波牛市行情,投连险销售也持续增加。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年投连险新增保费收入为289.5亿元,仅2014年12月一个月,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就达到774751万元,其中光大永明人寿新增投连险账户保费持续居首位,为668984万元,泰康人寿12月新增保费金额35327万元位居第二。排名第三的就是信诚人寿新增保费为13780万元。2015年1月,投连险账户单月平均收益2.24%。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