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分红险 | 万能险 | 投资连结险 | 理财百科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理财险频道 > 万能险 > 正文
买保险时看清“谎言”分析自己的真实需求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长期以来,保险公司代理人的生存环境都不容乐观。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业务员违反职业道德,坑骗消费者,诱导其购买保险就不难理解了。个别保险公司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在产品培训中有意引导代理人向消费者宣传产品的快速返还和高回报率,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母亲当时已经是69岁又10个月了,他们还骗我母亲买保险,简直就是欺诈。”日前,当胡先生带着他年过7旬的母亲肖老太向记者投诉时,脸上仍旧写着疲惫和无奈。“这半年来,我们为退保的事情弄得心力交瘁。”

  2009年10月,肖老太在银行办理换存折业务时经不住银行柜台人员和保险公司业务员的“劝导”,稀里糊涂地拿“救命钱”买了一份自以为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保险,这让肖老太的儿子胡先生得知情况后十分气愤。

  事实上,在屡屡见诸媒体的寿险销售误导案例中,老人成为受害的重灾人群。他们缺乏金融理财知识,对银行有着天然的信任感,往往容易被所谓的“比存款利息还高”的言辞诱惑。

  案例

  “救命钱”如何变保险了?

  回忆起当时被骗买了保险的情景,肖老太至今还懊恼不已。去年八九月份,已是古稀之年的肖老太向子女交待后事,将存折等有价资料交其子女保管,一份“潜伏”了近两年的“理财产品”终于重见天日,被发现原来是份保险。

  据肖老太回忆,2009年10月16日,她去建行广州东山铁路支行办理换存折业务,当时柜面人员就诱导她说,存折上那么多钱存活期都浪费了,不如转作理财产品,两年后就可以拿出来,而且利息比银行的定期还要高。尽管业务员说得动听,但肖老太不无顾虑:“我都已经70来岁了,这是救命钱,随时要用的。”

  见肖老太犹豫不决,柜面营业员又通知大堂的保险公司的驻点经理进行宣导。驻点经理也强调:“可以随时拿出来,而且比银行利息高。”经不住两人的劝说,加之认为在银行里办理业务问题不大,肖老太就糊里糊涂地把存折里的30000元“救命钱”买了保险公司的“红双喜两全保险(A款)(分红型)”。

  “看到老人家的钱被买成了保险,我们都很气愤,母亲从小没读过书,连保险两个字都不认识。”胡先生告诉记者,保险公司明显是在欺诈他母亲。胡先生表示,在听保险公司的回访录音时,老母亲曾说,“要10年咁长,自己都不知有无命取回了”,证明购买行为并非老人家意愿。

  “购买保险时,我母亲的身份证年龄是69岁加10个月,而保险合同里明确规定,被保险人年龄范围在6个月以上,69周岁以下,这已经不是销售误导的问题了,而是带有明显恶意的欺诈。”胡先生说,不仅如此,保险合同中,“风险提示”内容“本人已阅读保险条款、产品说明和投保提示书,了解产品的特点和保单利益的不确定性”也并非他母亲亲笔所写。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