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的观点代表了不少老年人的想法,不想让钱贬值,却又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因此不少老年人都像老刘一样,将钱投向了高风险的股票和基金。但事实上,老年人理财产品市场正逐渐丰富起来,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关注老年人理财市场。据普益财富的统计,截至10月12日,今年多家银行共发行29款养老理财产品,资金大多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针对老年人的金融理财服务不仅仅是老年人理财产品,多家银行都推出过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的综合金融方案。如某商业银行专门针对中老年群体推出的养老金系列产品,向客户提供综合福利个人账户管理等一揽子福利解决方案。
养老理财应稳字当先
老年人应该采取何种方式理财,才能避免陷阱,获取稳定收益?业内人士建议,在理财开始前,老人们应该先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出风险承受的能力,再来考虑应该采取何种方式理财。
某银行理财经理介绍说,老年人要规避理财陷阱,首先应该把握一条,资本市场上的收益和风险永远成正比出现,收益越高,风险必定越大。老人们可以用银行定期的收益来当做一个标尺,当销售人员所承诺的利益大于银行定期许多的时候,就应该警惕起来,询问风险所在。“比如,现在银行的定期利率是3%左右,当听到超过5%的收益利率就表示,你将要承担许多风险,要么就是损失本金,要么就是彻底血本无归。”
至于那些动辄预期收益在6%以上的理财产品,老年人在购买时就更要谨慎了。因为目前市场上预期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多为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对象包括股票、外币、黄金等,最高预期收益甚至能超过10%。但业内人士坦言,很多结构性理财产品说明书甚至连从业多年的专业人士也不一定看得懂,如果向只看重收益但风险意识薄弱的老年人推荐相关产品,出现风险在所难免。
采访中理财专家建议,如今老年人采取的理财方式应该偏向记账式国债、货币市场基金、保障功能的分红保险等产品,而非高风险的股票。因为老年人多处于退休期,通常子女成家立业,没有过多的经济生活负担,但是收入和资产逐渐减少,医疗支出、健康支出、养老支出需求逐渐提高,所以应做好资产规划,合理地配置资产进行理财。因此老年人在理财时不要一味追逐高收益,而应首先要注重资产的安全性;其次要选择自己看得懂的、适合自己的产品。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