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消费——较少理性判断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只关注对保险产品的概要性认知,不习惯阅读保险合同条款。我们说买保险就是签署了一份合同,对条款的认真阅读才是保险消费决策的第一步,而且重点要把保险责任(什么情况下赔)和责任免除(什么情况下不赔)读懂搞清;二是对保险公司的电话回访敷衍了事。值得说明的是,对一年期以上新保单的电话回访,是保险公司向消费者核实保单关键信息,告知消费者权利、义务并进行风险提示的重要手段,是防止消费者受到销售误导的重要防火墙,消费者一定要花费几分钟时间认真对待。三是投保后即将保险合同束之高阁,不闻不问。这种情况极易导致保险合同的隐性失效,在未来申请理赔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强调获利——片面比较“收益率”
目前,市场上分红保险、万能保险、投资连结保险等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热销火热。许多消费者特别看中其理财功能,甚至“精打细算”地将其既往收益水平片面与银行存款进行比较,我们说这一现象并不理性。首先,保险的本质是保障,理财只是其附加功能,人身保险规划首先应通过传统保障型产品完成对人的健康及意外保障,不能舍本逐末,一味追求理财收益;其次,无论是分红、万能还是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它们的未来收益都具有不确定性,历史的收益水平不能作为对未来的预期。尤其是投资连结保险,在投资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它的某些投资账户收益极有可能为负;最后,保险产品“收益率”计算方式与银行利息并不相同,没有进行比较的基础。举例来讲:假如消费者投保了年缴保费10000元万能险产品,若第一年需扣除各种费用约3000元,而收益率达3%,其第一年实际用于投资增值的资金实为10000-3000=7000元,实际收益计算为7000×3%=210元,而非10000×3%=300元。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