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大小公司,国寿、平安还是太保,传统险种,无论分红、万能还是投连,无论什么渠道,个险还是银保,都遭遇这个行业最冷的三九。
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陆续公告2013年5月保费收入,该月平安和太保寿险保费增速较之前的4月份有所提升,但此前更为仰仗银保的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其单月保费出现负增长,1-5月保费公告显示,期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550亿元、759.7亿元、453亿元和437.9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0.65%、14.86%、-0.66%和-8.51%——换言之,除中国平安独善其身之外,其他三家境内上市寿险公司均接近或已经“实现”不同程度上的保费负增长。
而就5月份单月而言,也难言特别乐观:除中国平安同比增长超过15%之外,国寿和新华保险同比增长分别为-7.6%和-5.05%,而太保寿险同比增长9.09%。
不容忽视的是,保费负增长仅仅是寿险严冬的一次“寒流”,刚披露不久的上市保险公司一季报显示退保金大幅上升,尤其是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同期退保金分别增长102.6%和61.5%,后者在去年同期,亦曾创下95.9%的退保金同比增长纪录。
然而,祸福相依。
增长困境之中的寿险行业,正悄然发酵着一场产品和渠道的革命。
资产挂钩
归根结底,此前寿险公司的增长困境仍然来自于自身产品竞争力的缺乏:相对于同期银行、信托产品的保底保收益而言,分红、万能险尚且无法抗衡同期定存利率的收益率几乎完全没有招架之力,投连险更是在2008年之后就被熊市拖进了深不见底的深渊。
在低收益的背后,是保险资金投资的现实困境。
2012年,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仅为3.39%,境内上市保险企业中,体量最大的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总投资收益率都不到3%,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也不过3.2%。
这是一个远远不能匹配任何保险负债的资产收益率。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却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这扇叫做“债权投资”的窗户,因为低风险、高收益(相对)、期限长,天然就是保险产品理想匹配资产,在经过与万能险的巧妙嫁接之后,成了去年以来部分公司的保费增长新引擎。
太平人寿是债权计划嫁接保险产品的先锋。
2012年8月,藉着兄弟公司太平资产拿下的南水北调工程债权投资计划,太平人寿推出太平盛世金享·南水一号全能保险计划,其附加险主要投资于国家重大基础民生工程——南水北调债权投资计划,其有了突破万能险结算利率瓶颈的可能。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