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能力是关键
万能险持续火爆,成为中小险企保费大增、攻城略地的吸金利器,逆转银行理财产品,成为百姓理财的首选。究其原因,就是万能险结算利率持续高企。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在走访上述多家上海地区银行时发现,在售的万能险短期限产品收益率一年期在3.5%左右,收益率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更多的则是五年期的万能险产品,达到五年的产品已不算中短存续期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在67家保险公司1300多款万能险产品中,2016年12月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依然维持较高水平:接近40%的产品结算利率超过5%;结算利率在5%以上(含)的万能险产品达到520款,占比达到39.66%。
其中,有两款产品结算利率达到8%,结算利率达到7%的产品有39只,另外6%区间的产品有83只,结算利率在5%区间的产品有396只。这些高结算利率的万能险多集中发行于2015年,两款8%的产品就是在当年推出的。
而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部分保险公司公布的2017年首月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中,近八成产品的结算利率在4%至5%之间,一些产品结算利率甚至不足3%,最低结算利率仅为2.5%。有市场人士认为,日趋严格的监管是结算利率下行的主要原因。
平安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缴文超分析则指出,资本市场的一些变动对万能险账户投资的影响很大。比如,去年底以来股市波动频繁,部分蓝筹股下跌,一些创业板个股下跌幅度较大等均对万能险的投资产生了影响。缴文超认为,万能险利率下调,有利于保险公司降低负债端成本,对保险公司来说是好事。
李霄光告诉记者:“万能险结算利率反映的是各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能力,以及对政策的解读和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从表面上看,万能险结算利率持续走低是受资本市场影响,深究背后的原因,可能保险公司对政策的解读和自身业务发展需求的占比更大。”
重新洗牌?
博弈才刚刚开始
“万能险的未来趋势其实单纯从销售和市场来看,未必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在李霄光看来,“万能险作为单纯投资性产品存在市场上的情况只是一部分。简单说,万能险可以单独作为投资型产品销售,也可以‘搭售’其他产品变身重疾险、养老险,甚至定期寿险。因此,简单地看万能险销售数据存在很大误导性,容易被各方利用。”
其实,万能险只是一个普通的保险产品,之所以被妖魔化,很大程度与“野蛮人”举牌风波有关。市场分析人士强调,万能险销售情况的好与坏,不足以影响个人消费者选择保险的决策,也不会改变监管提出“保险姓保”的基本要求。
因此,面对不断升级的监管要求,以投资型产品为主导的市场正在向以保障型产品为主导的市场转变,保险公司亦然。尤其是一些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在迅速收紧的政策面前,不得不加速转型。
以上市公司天茂集团旗下国华人寿为例,2017年1月规模保费119.73亿元,同比下降9.38%;其中,原保险保费106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2.64%;而“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一项却只有13.73亿元,大幅减少近七成;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更是从数千万元降至不足2万元。
如何转型成为关键。“前期以万能险销售为主的保险公司面对大笔退保或到期给付的现金流压力,单靠传统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难以从容应对,所以只能寻求一些过渡的缓冲手段,降低自身经营风险。”市场分析人士称。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大公司要确保规模和市场份额,转型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小公司追求保费规模,转型速度不能太快。
“博弈才刚刚开始。”李霄光说,“转型不宜太快。万能险产品并非一无是处,关键在于产品的特点和负债属性,需要根据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发展策略。”(来自:新浪财经)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