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万能险,其作为对利率最为敏感的险种,预期收益率直接参照物一般为五年期定期存款。继2011年7月7日再次加息以来,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高达5.5%,而根据目前在各大保险公司官方网站上每个月公布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来看,最高仅为5%,不敌银行存款。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需求若是仅仅局限于投资收益,保险产品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最后,从退保人群来看,主要集中于非“刚性需求”人群,即将保险购买等同于一般性投资理财,对其保障功能并没有切实需求。前面提到的通过银保渠道销售的产品很大一部分即针对此人群。当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时,这部分非“刚性需求”人群便想退出市场而转投其他产品。对于投资型寿险产品,消费者应以正确、理性的态度看待和购买,其主要功能仍是保障,收益是其附加价值,所以,单纯以账面收益率来判定投资型保险产品的优劣,从而盲目退保,并不科学。
应对或避免退保再次出现的策略
针对如上退保中所显现的特征,应对或避免退保的再次出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调整产品结构,避免产品同质。为此,应提倡产品多元化,避免分红险“独占鳌头”,并开发与资本市场关联度不大的创新型保险产品,强化保障收益是正解。
第二,调整保险公司经营观念,转“粗放”为“集约”。不可否认,保险公司一贯的粗放式经营路线是造成退保率上升的重要因素。过分夸大“量”,看中保费收入的增幅,而忽视“质”,即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势必会形成潜在的退保风险,从而对保险公司的净利润构成压力。第三,严控保险中介和理财顾问的不实销售,即关注“中间人”的道德风险问题。保险中介为求高额首期佣金,难免会出现误导潜在购买者,隐瞒投资风险的现象。短期来看,保费收入会因销售带动而实现名义上的增长。但长期看,伴随可能出现的退保,保险公司净利润会出现实质上的下滑,甚至影响市场对保险行业的信心。通过佣金杠杆调节保险中介人员的道德风险问题,鼓励长期、期缴的保障型业务增长尤为重要。第四,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率。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保险公司总投资收益率势必会增强保险产品的吸引力。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5.3万亿元,而平均收益率仅为2.7%。而且,保险资金主要是投向银行存款和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明显偏少,保险资金的合理配置有待完善。
第五,作为消费者,应基于“刚性需求”的基础之上,理性购买投资型保险产品。购买者应本着以保险保障需求为主、投资需求为辅的心态去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简而言之,保险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暂时的收益波动,盲目退保,损失可能会扩大。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