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投资+分红”,这是几乎所有银行保险产品打出的响亮口号。如此诱人的产品怎能不叫人心动?于是“心动不如行动”,在还没有搞懂产品特点的情况下,不少人草率签下了合同。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享受诱人的收益往往也意味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例如,退保的高额费用就足以“吓”得你望而却步。所以——
银行、保险公司宣传有点“水”
建行的一个营业网点,其产品展示台上,有一款宣传语为“好太太们,哪个不打如意算盘?”的银保产品。这是太平洋寿险开发的“红利发”两全分红保险。记者拿着宣传彩页去理财服务窗口咨询。
记者:这款产品的保障功能和收益怎么样?
银行人员甲:保障范围宣传册上都写得很明白,只有疾病身故或者意外身故两种情况下才能获得赔付。这款产品的收益还是不错的。首先,买这个产品不用交利息税,而且收益也比同期国债高,另外还有分红。每份的年固定收益(1000元/每份)为56元。
记者:是每份每年的固定收益为56元吗?
银行人员甲:是。
记者:这款产品卖得怎么样?
银行人员甲:卖得很好呀,我们营业部每月都可以卖掉几十万,好的时候可以卖到100万。我们内部员工觉得这产品不错,自己也买一些。
如果每份每年的固定收益为56元,那么意味着该产品的年收益率达到了5.6%。真的有这么高吗?记者带着疑问第二次走进了这个营业部,这次换了一位服务人员。
银行人员乙:如果购买一份“红利发”,5年期满可以获得“1062元+累积红利”,也就是说5年的固定收益为62元。56元是原来这款产品5年期满的收益,不是一年的收益。
如果说银行人员业务知识欠缺导致口误还有情可原,那么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士信口雌黄就难免有误导之嫌。
记者去农行一网点咨询银保产品,正好碰到泰康人寿的一位业务员在销售泰康人寿“千里马两全保险(分红型)B款”。这位业务员向记者介绍该产品的年收益率为3.5%-5%,保底年收益为2.5%。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