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
银行卖保险≠银行信用
银保≠储蓄
案例:2002年底,江小姐去某银行网点存钱,由于排队等候的人较多,江小姐无意中看到了一款银保产品,银行人员告诉她这款产品可以免利息税,收益也比同期存款高。由于是银行销售的保险,江小姐觉得有银行信用作担保,没犹豫就买下了。可今年急着用钱,想提前退保,一咨询才知道,退保不仅收益全无,而且还要加收手续费,连本金都难以全额收回,所以只有再“忍一忍”。
解析:银行保险不是银行开发的产品,它是由保险公司开发,利用银行网点和客户资源代销的产品。银行替保险公司卖产品,同时收取手续费,银保双方只是代理关系。所以银行不承担任何信用担保责任。
目前大部分银保产品的保障功能是很少的,因此让人觉得更像一个储蓄型产品,但它毕竟不是银行储蓄。所谓的保底收入,其实就是监管部门的预定利率,但如果投资者想提前“支取”,投资者就只能按照现金价值退保,损失是必然的,这就是它和提前支取也可获得活期利息的银行储蓄的最大区别。
■帮您算笔账——
从大部分银行保险产品的宣传看,既有保障功能,又有不错的投资收益,显然是非买不可了。但以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状况和有限的投资渠道,市场主打的5年期银保产品到底能给保险公司带来多少收益和保障?如果退保,投资者又要遭受多少损失呢?
以李小姐一次性购买1万元5年期泰康人寿“千里马两全保险(分红型)B款”为例,在5年保险期间各种情况下的收益与风险见附表。
■专家支招——买前要“三思”
专家认为,从理论上讲,银行保险可以为客户、银行、保险公司三方都创造较大价值,实现客户、银行、保险公司的“三赢”。对客户来说银行保险尤其方便,由于银行保险产品简单实惠,加上银行信誉较高、网点普及,所以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购买。但是由于目前银行保险公司人员存在误导宣传,而消费者本身的保险知识又不多,这就造成了很多买完银保产品感觉被“套牢”的案例。但这并不代表银保产品不能买,关键在于消费者购买之前要“三思”。
首先,要明白银保产品的卖点在哪里。可以免利息税是它的一大卖点;“保障+投资+分红”,看上去可谓又有保险保障又有保底收益,但它的保障功能是非常有限的;再看收益,由于我国规定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不超过年复利的2.5%,所以它的收益也不会太高,是一种稳健型的长期投资品种。
第二,考虑资金流动性。即如果这笔资金至少在5年内没有别的用途,确实属于闲置资金,则可以选择购买;否则,一旦购买再想退保便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第三,认真看合同。合同条款中规定了投保人的全部权利和义务,是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凭证。不管银行人员如何介绍产品,一旦出现任何问题要以保险合同的规定为准,所以消费者一旦决定购买,一定要仔细研究合同的内容。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