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今年以来表现不错的主动型基金被中国平安赎回了2亿多元。”9月26日,深圳一基金公司人士透露。
另有一家基金公司也表示,被中国平安赎回了数千万元。
但从基金公司反馈的信息来看,上周赎回主力是中国平安,国寿并未动作,其他小型保险公司申赎都有。“三季度,有三家中小型保险机构申购了我们的产品,只有一家赎回,整体来看是净申购的。”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透露。
赎回猜想
对于中国平安上周赎回基金的举动,第一时间被解读为看空后市。
“如果仅仅赎回主动型的基金,有可能是获利了结。毕竟今年以来,有不少主动型基金实现了盈利,但是平安还赎回了不少指数型基金,说明是对后市看空。”深圳某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认为。
“保险一般是右侧交易者。”北京一家保险公司的投资经理透露:“这是因为保险资金追求绝对收益的属性决定的,左侧交易风险较大。”在解读平安上周赎回基金的事情上,这家保险公司的投资经理称,可以理解,“因为是右侧交易,所以越跌越悲观。”
另有其他多种猜测。
“亦有可能是担心基金四季度冲业绩而带来的风险。”华宝兴业金融业研究员高慧玲称。
高慧玲称,每年四季度,基金都将迎来排名大战,基金此时的操作也会变得和往常不同,有的会更激进。此外,一些基金经理年终考核从11月份就开始了,因此10月份也是博业绩的关键时期。
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基金非常态的操作可能带去更大的风险。历史经验证明,即便在年末排名表现很好的基金,次年也难守住过去的辉煌,甚至表现远低于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如若基金博不成功,比如押错了行业个股,被对手阻击,那么损失更大。于是这个时候,保险习惯性地赎回一些基金,来规避这种风险。
但是这种理由解释不了为什么独有平安赎回基金,其他险资还有申购的情况。
9月26日,保监会公布了首批9家险资管理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
根据保监会的要求,取得险资管理资格的机构有以下硬指标:需要取得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三年以上,并且最近一年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资产余额(含全国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不低于100亿元,或者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金余额不低于50亿元。根据银河证券测算,基金行业就有超过30家符合资格。
据记者了解,首批公布的是先上报材料的公司,之后保监会还会陆续发布更多的名单。“8月底,基金业协会组织基金公司和保监会进行了一次座谈,保监会表示,只要符合资格,就会入选。”有基金公司高管表示。
这意味着,保险资金从自营转向委托投资的时代到来。“保险公司需要提前做准备,不排除赎回基金,进行资金的转移。”华宝兴业金融业研究员高慧玲称。
险资资金从基金的左口袋转到右口袋,这么做并不损害保险机构同基金公司的关系。
但是,据记者从基金公司了解的信息,有未达到保监会险资管理要求的基金公司也被中国平安赎回,这意味着平安赎回基金并非是为了把资金转移到委托投资账户中。
经营之虞
深圳某合资基金公司机构业务部总监透露,在跟保险机构交流后得知,保险机构赎回更多的原因是解决财务问题,而非投资问题。
三季度末,又到了保险公司出报表的时刻,而保险公司当中的一项指标对于其经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就是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
中国平安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末,平安寿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67.3%,较去年末上升了11.2个百分点;平安产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64.5%,较去年末下降了1.6个百分点。此外,平安银行上半年资本充足率为11.40%,折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为142.5%。
根据保监会的要求,偿付能力充足率如果低于150%,就会被保监会亮牌,限制发展新的机构,发行新的产品等。中国平安保险业务距离偿付能力充足率150%的红线并不遥远。
“如果中国平安看空后市,为了避免遇到更大损失,不排除迫于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压力而赎回基金。”深圳一券商保险研究员称。
近期一系列的举动能够显示出中国平安对资金的渴求。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