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某保险公司通过银保渠道销售分红险时,存在销售误导,客户并没有得到销售人员当时向其承诺的高收益。其实,近年来,销售误导已成为保险投诉的“重灾区”。其中,集保障与投资于一体的分红险更是频遭投诉。
根据中国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保监会和各保监局收到涉及人身险公司销售误导投诉2090个,占人身险公司违法违规类投诉的83.97%。从涉及的险种看,投诉分红险最多达到1252个,占人身险销售误导投诉的59.90%,主要表现为销售时过高承诺产品收益、故意隐瞒免责事项以及将存单变保单等。因此,消费者在投保分红险时,务必睁大双眼,尽力规避误区。
不可过于看重收益率
保险产品的主要功用包括风险保障、长期储蓄、财务规划和投资理财等。尽管部分寿险产品带有投资功能,但本质上仍属于保险产品,以提供保障为基础,不能将其与银行存款、基金等金融产品进行片面比较,更不能将之作为银行存款的替代品。
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是以本金为基础,乘以利率。而保险公司计算分红金额却并不以保费为基础来计算,如1万元的分红险保费,要扣掉保险公司的开支、代理人的佣金等各项费用后,再来计算分红收益。事实上,大多数分红险种真正的红利分配是根据每一保单的年度末现金价值进行计算,再把红利分配给投保人,而现金价值则根据险种不同,都在保费的基础上打了一定折扣。
此外,需提醒消费者,分红险产品说明书上的演示利率是保险公司提供的一种假定,并不是最终的保证分红率。
并非人人适合投资分红险
一般来说,分红险比较适合家庭较富裕、有稳定收入,且不太急用资金的人群,可以为未来资产保值或者给孩子储备未来的生活资金。因此,不是人人都适合投资分红险。
保险专家指出,有三种情况,尤其不适合投资分红险:一是短期内需要大笔开支的家庭。因为分红险灵活性相对较弱,变现能力较差,如果中途退保,投保人只能按保单的现金价值退钱,损失较大。二是收入不稳定的家庭。如果不能每年按时交保费,不仅得不到保障,而且中途退保损失大。三是从保障需求出发的消费者,这类人更适合购买重疾、医疗等健康类险种,以提高抵御疾病的风险保障功能。
分红形式要看清
目前,国内保险市场上主要是现金分红产品,少数公司也会推出一些保额分红产品。
现金分红,是指保险公司直接以现金形式将盈余分配给保单持有人,后者可以直接领取现金,也可以用现金红利抵交未交部分的保费。如果不提取红利,也可继续放在保险账户中累积生息。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