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存单变保单”等屡见报端,银保产品的投诉日渐频繁。据中国保监会数据,2012年,人身险公司销售误导投诉共计2979个。新型寿险产品的误导投诉占到总量的69.65%。从销售渠道看,银邮代理1385个,占销售误导投诉的46.49%,银邮代理的投诉量已超过个人代理的投诉量。
有人说,银行就应该只销售银行理财产品,保险应该归专业保险公司管。银保产品到底是不是理财产品?分红怎么算?哪些人不宜买?记者倪辉
关注
受伤的为什么总是老年人?
“2008年,我打新股,有5万元存银行,柜台推荐买一款银行保险理财产品,说保本又有保障,收益也挺好,还有分红,比存活期划算。第一年买了,收益就200多;第二年变成2万了,还是只有这么多;第三年变成3万了,收益还是没变。一点也不划算!”章大妈退休后,打打新股、买买理财产品,但说起银保,她一点好感也没有。
据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信息,2012年,消费者投诉事项涉及保险中介机构的共有205个,同比下降0.49%。其中销售误导投诉163个,占79.51%。销售误导投诉中,兼业代理机构124个,占76.07%,主要反映银邮兼业代理机构销售保险时存在误导行为等。
在记者接触的案例中,银保产品出现投诉或问题的,基本上是中老年人,最终决定购买银保产品无一例外是因为“收益比存银行划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业内人士认为:“年轻人去银行办理业务总是来去匆匆,目的性很强;相比之下,中老年人时间更加充裕,一聊二聊就聊出兴趣了。”
与此相对的则是营销人员的压力。“十万的银保任务,劳资去卖身得了!!!烦躁!!”昨日,网友阿茜在自己微博上发出了这样的悲叹。一连串的感叹号后,她的营销压力着实不轻。重压之下,类似投诉估计难以绝迹。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