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十余年两位数的高速发展后,2011年下半年开始,突然“遭遇”个位数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我国寿险业大呼“冬天来了”。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内金融投资环境恶化,不少保险消费者在此期间显现出的理财观念,让人感到“很揪心”。
理性规划缺失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sigma研究报告,2001-2010年的十年间,我国寿险保费收入年均增长28%,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及新兴市场。
我国保险业总资产也迅速从2001年初的3.37万亿元,膨胀到2011年底的超过6万亿元。而累积最后一个1万亿元,仅仅用了一年时间,还是在受到银保新政的巨大冲击之下。
正是因为经历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2012年的“急刹车”让我国寿险业有些慌了手脚,保险消费者也纷纷“用脚投票”,减少了保险消费的预算,甚至跟风退保。
然而以上种种,“都是我国保险市场不成熟、不理性的表现”,一位保险专家称。
这种不成熟、不理性,既体现在保险公司身上——产品设计单一、销售环节把关不严、盲目扩大规模等;也体现在保险消费者身上——理财观念不正确,选择理财工具不审慎,只看短期收益率变化、忽视需求的初衷,且盲目跟风。
事实上,购买保险产品更应该关心的是其保障功能,尤其是长期保障的功能,这是其他金融产品里所没有的。理性的消费者应首要考虑如何使自己拥有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保障水平。其次才是资产价值得到长期、稳定的增长,而不是片面追求短期收益,进而对短期收益的涨跌波动产生恐慌。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寿险公司80%以上的投资资产均配置在风险较低、固定收益类品种,如银行协议存款、国债、金融债、企业债、次级债等。因此,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分红保险等理财型保险产品对于抵御投资市场的大幅波动也是较为见长的。
因此,保险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应结合自身需求及资金状况理性选择,并长期持有。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