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理财产品时被销售误导、夸大收益、出现巨额亏损、资金被占用、信息不透明等现象,是近年来金融消费者对银行理财产品集中投诉的问题。10月22日,中消协公布调查结果显示,三成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过程中,银行未进行任何风险提示。而在银行代销的产品中,将保险当做银行理财产品误导销售的比例近四成。
理财信息公布“缺胳膊少腿”
中国消费者协会根据银率网对60家大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期的信息披露(即产品说明书的披露)、产品运作期间的信息披露(即运作公告)以及产品到期后的信息披露(即到期公告)所做的调查分析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在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全面、不稳定和时滞性的问题。信息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仅公布部分产品的信息、公布的信息中内容不全面、公布的信息内容无实质意义。不稳定主要表现在银行一段时间会在官网提供理财产品说明书或运作报告等信息,但过段时间可能就找不到相关信息。时滞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不及时,不论是销售期、运作期还是到期后的公告,都存在不及时的问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