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银行里原本是想办理一个年利率为5.2%的理财产品的,却被银行工作人员推荐买了一个年利率为6%的保险,投入了46万元一年不但没收益,反而亏损近千元。”11月27日,海口市民梁先生向南海网投诉称,他一年前在海口市海秀中路某银行的这次“理财”令他想不通,银行为什么还能销售保险业务。
市民称:掉进了银行的“陷阱”
2012年4月20日,梁先生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短信通知有一款年利率为5.2%的理财产品。梁先生十分心动,4月22日便到银行想办理该理财。但银行的业务员告知梁先生说,该理财产品已经卖完了,接着该业务员向梁先生推荐了一款年利率为6%的“理财产品”。
梁先生说,我十分信任银行,也不知道是保险,便签了协议,支付了46万元。过了几天,出差在外的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告诉他说买了保险。“我觉得很奇怪,但是也没有听太清楚。”他说,后来他到银行了解才知几天前自己买的“理财产品”是个五年期的“保险”,保险为新光海航人寿保险公司的“金如意B款”。为他办理保险的保险公司业务员邵某称,若不想办一年也可以取出来。之后,并拿来一堆合同,他也没细看就签了。
到了2013年4月初,梁先生急着用钱,想着保险一年要到期了,便想把钱取出来。想问问收益,却被告知要等到购买后的第13个月时才能得知收益情况。5月初,梁先生收到了收益通知单,上面显示:梁先生这次投资不仅没有收益,反而亏损了近一千元。
梁先生觉得自己被骗了。保险公司解释该保险是在第三年后才会有收益的,到第五年收益会达到6%。虽然亏损了,但梁先生因为急于用钱,还是取出了已经“缩水”的46万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