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知道吗?
答:以一款高收益的互联网保险产品为例,该产品若在一年之内退保手续费为2%,1年之后无退保手续费。而一款十年期缴分红产品,第六年退保尚且损失本金50%左右,而第一年退保本金损失达到六七成。
上述“三高”保险产品在提供高预期收益的同时,几乎少有保障条款,就算有也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意外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渠道试水的“三高”保险产品出现在了个险以及银保等传统渠道中,甚至更显火爆。2013年太平人寿凭借一款名为“太平稳赢一号两全保险(分红型)”的产品创造了两天21亿元保费的记录,且出现抢购现象。
据悉,该产品为3年缴产品,其首年末现金价值达到首期保费的87%,在保单交费期满时,现金价值则与所交保费基本持平。有关保单贷款比例,从原先最高90%提升到95%,是市场上保险产品中的最高水平。此外,对于在2013年6月30日之前承保的稳赢一号保单,在犹豫期之后,即可办理保单贷款,而市场上长期保单通常要在两年后才能办理。
从缴费方式看,趸交之外,3年交10万起售;5年交5万起售;10年交2万起售;交满三年后每年领取保额的25%直至终身。
两天21亿元的豪迈,令太平人寿去年底推出了“稳赢二号”产品,“三高”属性更胜于前,可谓尝到了甜头。
不同于纯粹的分红险、万能险产品,这已经是一款“变异”的分红险,或者说是分红主险叠加万能账户。
2014年开门红阶段,国内寿险巨头亦开始复制上述产品策略,分红+万能成为主要产品形态。中国人寿(13.88,-0.14,-1.00%)主打“金鑫尊”,形态为“福禄鑫尊至尊(分红型)+国寿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平安人寿[微博]主打“尊越人生”;新华主打“福享一生”,形态为“福享一声终身年金(分红型)+附加随意领年金保险(万能型)”;太保主打“鸿发年年”,形态为“鸿发年年全能年金(分红型)+附加财富管家年金(万能型)”。
新的产品策略之下,2014年寿险开门红有了强劲的复苏表现,尤其是新单表现。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1月5家上市寿险公司新华保险(20.11,-0.19,-0.94%)、中国太平、中国人寿、中国太保(16.67,-0.08,-0.48%)和中国平安[微博](39.32,-0.58,-1.45%)的保费分别同比增长了130%、132.62%、72.9%、25.66%和41.48%。
其中,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的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同比增长很多。根据招商证券[微博](10.04,-0.19,-1.86%)的计算,2013年高现价产品的新单占比分别为中国人寿29%、新华保险28%、中国太保20%、中国平安8%。
分红主险叠加万能账户一度成为2014年国内寿险企业纷纷效仿的产品策略,部分险企还效仿了互联网低进入门槛,也因此这类产品被调侃为“保险版余额宝”。何为“保险版余额宝”,余额宝的特点在于收益率较高,同时流动性好。分红主险叠加万能账户,将客户的期满金、生存金以及红利放进万能账户,同时提高万能账户结算利率,提高结算周期,领取便利程度,成功打造保险余额宝。
三高产品遇监管高压
透过寿险市场主体的表现,异化的寿险产品,或者说“保险版余额宝”已被视为小保险公司抢保费的“救命稻草”。不过风云突变,这种“三高”保险产品的发展将会受到限制。
近日,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高现金价值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规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50%时,停止销售“三高”保险产品。而一批资本金有限,但是靠高现价产品抢占市场和现金的保险公司会被要求计提额外的最低资本,继而影响偿付能力充足率,将受保监会限制业务等监管。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