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知道吗?
答:与会人士认为,对于分红险的分红来源、保险责任、退保条款等方面,目前社会公众仍然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因而加强保险知识的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会人士建议,在通过新闻媒体正确引导加强消费者对分红险了解的基础上,还应建立保单电话回访等消费者权益保护性措施的行业标准,并对广大保险从业人员进行系统性的行业培训,提升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意识和水平。此外,为了提升公众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与会人士还深入研究讨论了中保协分红险消费者提示建议书的相关内容。
中保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帮助消费者正确理解和购买分红险,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中保协重要而且是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保险行业的长远利益。今后中保协还将组织召开有关研讨活动,对与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保险产品开展专题研讨。
中保协消费者提示建议书:购买“分红险”,哪些问题要注意?
近年来,分红险一直是保险消费投诉的“重灾区”,纠纷不断。那么,分红险,这种起源于欧美、初衷是希望让消费者分享更多保险公司经营盈余的保险产品,到底“保不保险”,在购买分红险时,作为消费者的您,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买“对”呢?
一、哪种分红险适合您?
分红保险一般分为投资和保障两类,投资型分红险的保障功能相对较弱,多数只提供人身死亡或者全残保障,不能附加各种健康险或重大疾病保障,这类分红险多为养老规划中的年金型保险;保障型分红险产品与传统保险产品功能一致,侧重给予投保人提供灾害保障,分红只是附带功能。
消费者在购买分红险前,应该首先了解一下自己买这份保险的需求是什么,要解决生活中的哪类问题?如果是养老,就应该购买年金型分红险;如果看重身故、疾病等各类保障,就应买对应的保障类产品。
消费者尤其要切记的是,保险相对流动性很强的银行存款等短期资产,更是一种着眼长期的资产规划,要以长远人生规划为出发点。保险的分红也好,回报也好,要放到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看清,如果希望短期内就获得丰厚回报,就不应该购买保险,而是考虑证券类投资产品,当然,和高回报相对应的一定是高风险。对于自己到底要什么,能承担什么风险,每一种资产配置工具的特点,消费者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分红率可以和储蓄利率相比吗?
保险和银行储蓄根本是两码事,分红的计算年和银行利息的计算也完全不同。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是以本金为基础,乘以利率;而保险公司计算分红金额并不是以投保人的本金投入为基础来计算的,如1万元的分红险保费,要扣掉保险公司的开支、保险代理人的佣金等各项费用后(保险专业术语叫做“现金价值”),才用来计算分红收益,这使得保险分红的基数有着前期低,后期逐渐增高的特点。并且,在现金分红和保额分红不同的红利领取方式下,分红的计算也是区别的。
由于保险产品的特殊性,保监会早已明确规定,在保险营销过程中,不能用银行存款来和保险类比。保险公司也大都从规范营销工具使用等各种途径来规范销售过程。尽管如此,仍不排除有个别销售人员在业绩导向下置这些规定不顾,拿银行存款利率和分红率比较,夸大分红回报,误导消费者。对此,消费者要有所警觉,千万不要被优厚的回报所迷惑了。
三、怎样看懂保险合同?
保险条款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看起来如同“天书”,让人头大。所以,很多消费者懒得再去看那些条款,听销售人员粗略解释,就草草签字。其实,保险作为一项长期资产配置,一二十年缴费期下来,对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数字。消费者应该本着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把几个关键的保险条款弄清楚。
一般来讲,看清楚保险责任,还有责任免除,缴费条件、保险期间这几个关键部分就能基本了解自己购买的保险了。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