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实际上仍是风险保障。”一般来说,高返还型的产品保障程度相对较低,而低返还型产品的保障程度较高。站在理财和消费的角度,市民应该根据自己的真实需求来选择保险产品。
合理规划才能真正保险
“在所有购买过保险的客户当中,相当一部分人投保的保障金额很低。由于把保险当作了储蓄和投资,在风险真正来临的时候,保障的作用显得微乎其微。”李险峰坦言,一直以来人们对保险本身保障意义不完全了解与目前的寿险体制也有直接关系。一方面,长期以来保险公司屈服于保费规模和利润的压力,另一方面,寿险代理人屈服于业务指标的压力,只注重开采客户、开发新保单,却忽视了培养客户的保险意识,从保障需求出发来引导客户。
可以预期不久的将来,保险理财市场将会出现多层次的专家执证体系。比如,从初级的保险代理人证、到分红产品证、投资产品证,甚至是财务规划师。李险峰强调,保险理财应通过合理规划,用一张张寿险保单完成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保障与长期财务稳定的人生规划。
保险计划应定时调整
在“度身定做”个人保险产品组合上,李险峰建议,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应该关注和制定不同的家庭理财目标,成年人的一生也可以分为“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四个阶段。安排保险计划,就是为了保障这些阶段的顺利进行。他认为,不同人生阶段的家庭风险侧重点不同,个人和家庭的人身保障重点就是依据这些风险而来。比如,对一个拥有家庭的男性而言,刚结婚时最适合的保险额度就是能付清房贷,并给妻儿足够十年的生活费以及完善的教育基金,等到他年纪大了,子女都长大成人不再依赖,能每年固定收到一定金额的年金险则比较重要。
安排不同险种的优先次序也不同。比如,出租车司机最应该购买的是“意外伤害险”,而不是先给自己的儿女买一份“少儿教育金保险”,李险峰建议,在了解了自己的保障需求和应该选择的险种后,你愿意购买的保险可能不止一个产品,而在同一时期一个家庭中的不同成员可能都有购买保险的计划。此时购买保险有个原则:先近后远,先急后缓。由于家庭角色和承担责任不同,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先让最需要保险的家庭支柱成员投保最需要的那份保险。
一般而言,20~30岁左右的单身期,以意外保障为主,辅之部分的定期寿险和医疗保险;30~40岁的人家庭处在成长期,寿险、医疗、子女教育保险都要充分考虑,有余力的再考虑自己的养老;40~50岁的人,应重点考虑健康医疗和养老保险。(来源:新浪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