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强调“保险姓保”,保险公司“开门红”量价齐降
险资举牌的硝烟一直没有散去。今年以来,中小险企持续性举牌上市公司,而监管层三令五声严打中短期万能险,并一再强调“保险姓保”,规模庞大的险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前10个月,全行业有近20家保险公司的万能险保费规模在100亿元以上。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资产荒”和“低利率”背景下,中小险企有很现实的业绩压力,而介入A股是相对较优的选择。此外,随着“偿二代”落地实行,各大保险公司年末即将迎接偿付能力大考,而提升持仓股票市值是一条捷径。不过,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中小保险公司在负债端实际上背负着较大的流动性压力,长期来看举牌动作并不具备持续性。
A激进险企很疯狂万能险占比超高
今年以来,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上可谓抢足了风头。尤其是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其持续性的举牌或增持上市公司引得各方关注。
据了解,从万科A到南玻A,再到中国建筑和格力电器,保险资金所到之处必定引发市场震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底,保险资金在A股举牌投资布局了约120家上市公司,这在A股历史上较为罕见。
“熟悉中小险企的人都知道,这些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但业绩增长特别快。和传统大型寿险公司不一样,这些公司在销售端,主要依靠以万能险为主的理财型险种。”保险专家表示,部分保险公司依靠销售万能险产品迅速做大资产规模,积累了数倍于公司资本的巨量资金。而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庞大的保险资金同样需要寻找出口,最终A股成为它们的标的。
新快报记者从保监会官网披露的数据获悉,截至今年前10个月,全行业共有19家保险公司的万能险保费在100亿元以上,其中包含安邦人寿、华夏人寿、前海人寿等。
从万能险保费占规模保费的比例看,在今年前10个月,一共有19家保险公司的万能险占比超过50%,其中有5家超过90%。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保险公司已在控制万能险业务占比,但关注度较高的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其万能险业务占比仍高居不下。
B密集举牌有深意偿付能力成推手
为什么中小险企如此大规模发展万能险并举牌上市公司呢?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在经济增速下滑之后,市场上剩下的高收益资产并不多,高现金流的蓝筹股成了很多保险公司的首选,这也是造成近年来险资频繁举牌上市公司的重要因素。
公开数据显示,保险资金目前是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其持有A股自由流通市值6.7%。
海通证券分析师荀玉根指出,2010年来险资投资股市的年化收益率为7.1%,偏爱大市值、低估值、高盈利能力的金融地产等蓝筹股。而险资频频举牌,原因主要是:保费的快速增长及高负债成本要求险资加大蓝筹配置比例。此外,当险资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权且派出董事会代表,会计上可以将该投资计做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核算,持股比例乘以净利润计入投资收益,这样就可以增厚业绩。
还有另外一项关键因素,在“偿二代”的监管体系下,承保、投资稳健的大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上升,而部分承保、投资激进(万能险扩张较快、另类资产占比较高)的中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下降。在迎来“偿二代”下的第一个年末大考之际,部分中小保险公司面临较大的增资压力或偿付能力压力,而提升持仓股票市值可提升偿付能力。
据悉,保险公司持仓股票大部分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股价上涨的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户公允价值提升,进而增厚偿付能力。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