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以严厉措辞怒斥举牌的“野蛮人”,引发市场强烈反响。与此同时,保监会近日下发监管函,对前海人寿采取了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责令公司整改,并在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保监会表示,将持续强化万能险监管,坚决遏制违规行为。
实际上,本次前海人寿万能险被叫停,乃是年内万能险监管的第三次升级,此前保监会分别于2016年3月和9月出台对万能险的监管新规,包括对于万能险保费的限制以及对万能险结算利率的限制。保监会此次暂停前海人寿万能险意图有二:
一方面,保监会要掐断宝能举牌的财源,前海人寿肆意举牌将受到制约。因为宝能旗下的前海人寿举牌上市公司的最大资金来源正是此次被叫停的万能险业务。资料显示,万能险、投连险等保费收入超过前海人寿保费收入的80%,高于行业60%的水平。
另一方面,叫停前海人寿万能险意在杀鸡儆猴,让其他险企在举牌上市公司时有所收敛。迄今为止,仅安邦系、生命系、阳光保险、前海人寿、生命人寿五家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已达到30家左右,所动用的资金规模达2500亿元左右。
实际上,让各路资本举牌上市公司并非全是坏事。近年来,由于经济低迷导致投资收益率普遍低下,而险资举牌次数明显增长,绩优蓝筹股成为保险公司增值资产的优质标的。此外,险资举牌还能优化证券市场投资结构。所以未来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必将成为趋势。
也正因为如此,有业内人士鸣冤叫屈,认为险资举牌最多是“吃相难看”,但其过错一概没有:万能险的产品设计、销售渠道、资金运用,都是按照监管要求来的,保险公司也不敢乱来。
事实上,监管者应任凭险资举牌,只要不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即可。而当前出现的问题,与金融分业监管的体制有关,要说险资举牌资金来源不当,可能并不合适。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