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之路
“现在产品越来越丰富了,完全无法与十几年前同日而语。”贺秀琳回忆说,上个世纪90年代初,市面上销售的保险产品只是一些相对简单的意外险,随着老百姓对重大疾病风险、养老金筹划、投资理念的逐步认识,才催生了保障更加全面的保险品种。
另一方面,消费者的理财观念已经日渐成熟,已经具备很不错的金融基础知识和正确的保险理念。消费者在保险、理财方面的需求越来也越多元化,这使得传统的、单一的保险产品因为固定模式的局限很难真正投其所好,很难提供给消费者完全中意的选择。
于是除在保障功能拓宽上花心思外,已经有一些保险公司开始将自己的产品努力往“个性化”的方向上考虑和开发、推出。从投保、理赔到给付,无不体现创新的色彩。“保险产品永远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家住北京的黄先生,最近对某合资寿险公司推出的“量身定做保单”兴趣甚浓。据他了解,这款新保险给了消费者随心所欲的余地,可以从1至60年中选择缴费期限,不必拘泥于传统产品3年、10年或20年的限制,甚至连领取的方式都随意。保额设计也非常灵活,区别于一般产品保额为1000的倍数,保额可以设置为1的倍数。一番权衡后黄先生说,想把太太的生日数字作为保额,很有纪念意义。
因为频繁出差,在外企工作的秦女士已经习惯了在网上投保意外险。“主要看中它方便和快速,只要动一下鼠标就可以了。”事实上,电销、网销模式与传统的代理人模式,分别适合不同的人群。而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产品的不断创新,都为多样化投保渠道的发展平添了很多想象空间。
而在电子商务兴起后,通过电话、电视、网络买保险也成了不是什么难事。事实上,创新不仅体现了保险产品本身上,就连渠道和服务也开始被赋予了更多个性化的味道。
虽然保险业对“事实”要求比较严格,比如购买寿险需要提供年龄证明、购买健康险需要提供体检资料等,这些需要保户提供的具体事实依据都提高了保险电子商务的门槛,但多家保险公司还是开始了“e”化之旅。
事实上,让客户体会颇深的还有保险服务上的明显变化。谈起前几年的所谓保险服务,贺秀琳说,较多停留在嘘寒问暖上,比如关心一下客户最近的身体情况,生日时送去一份祝福等。“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服务是动态的,更加强调专业性以及有针对性地一对一服务,简单地说,就是要根据客户随时变化的财务状况、家庭情况来及时调整保险规划。这就对保险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