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车险市场上,商业车险实施A、B、C三类条款,虽有区别但差异并不大,且费率都是保监会定的,车险产品严重同质化,保险公司为强化竞争优势,一般只能通过提供所谓“增值服务”和低折扣率吸引消费者。车主李小姐就有这样的疑问:自己开的车是家里的第二辆车,主要是平时接送小孩,一年下来最多不到3000公里。但她每年缴纳的车险却和那些高频率用车的人一样,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在“征求意见稿”中,类似李小姐关注的“费率个性化”问题也有涉及。“征求意见稿”表示将对不同的保险公司规定差别化的车险产品开发机制。与风险水平相关的纯损失率由行业统一制订,保险公司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确定附加费用率,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司,根据自有数据自行确定条款费率。
据专家介绍,在车险发达的国家,不同驾驶情况的车辆,保险费率并不相同。在美国,车险费率计算方法非常复杂:各州道路、治安状况不同车险费率也不同,各家保险公司会按照地区差异制定费率;车辆的性能状况也会影响费率,同等价位情况下,操控性能好、安全系数高、损失记录低的车辆费率相对较低;即使在第三者险上,费率也有区别,运动车型的第三者险费率要高于普通车型;车主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出行范围等因素也会左右车险费率的高低;还有,车主的驾驶记录也是车险费率考虑的重要参考。
不过,不少人对“个性化费率”也有担忧。吴小姐平时开一部大众甲壳虫,她告诉记者,差异化车险或许会增加自己的负担。“像我这样,又是新手,又是女司机,会不会受到一些歧视性的条款呢?”据她介绍,现在自己的车险是通过4S店办理的,
价格要略为贵一些。而她在车友会的网站上看到,外地、特别是内陆一些城市,诸如甲壳虫、Mini全系、萨博、三菱等时尚轿车,以及大切诺基、牧马人等部分运动型、越野车型都被列入了车损险的拒保范围。保险公司的解释是,“这些车型是特定车型,驾驶人群和行驶的区域都较为特殊,相对其他车型来说出险的几率更大,而进口件运输维修的成本也更高。”
买卖双方何时重建互信
有专家指出,车险市场上的种种问题,根源在于消费者和保险公司之间彼此的互不信任,矛盾和摩擦也就在所难免。
不少车主都有这样的经历,爱车保险快到期了,每天接的10个电话里,就有至少6个是保险公司打来的。但是,每次挑选保单,都是一件麻烦事情。好不容易挑选好,拿到的保单上密密麻麻的几页几十个条款根本看不懂。上文的吴小姐说:“保险条款太专业,没人给讲解,一般人都懒得一句一句弄明白。再加上车险遇到的情况千差万别,稀里糊涂投保很容易起纠纷。”
在消费者看来,保单就像商品说明书,得让大家看明白。没弄明白早晚出麻烦,对保险双方都是麻烦。公平是买卖的基础,消费者觉得,保险公司一直在给消费者“下套”,让人感觉防不胜防。
而从保险公司角度来看,自己也有点“冤”。保险业是提供金融服务的专门行业,从产品设计和定价、到销售给客户、完成理赔和其他保单服务,方才构成完整的保险服务。保单不可能只考虑文字的可读性,还必须考虑表述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特别是中国的保险消费者、特别是部分高端消费者,不仅已经将视野拓展到了世界范围,而且可能有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工作、生活的经历。这些消费者往往用西方社会和发达保险市场来要求国内公司,这让各种环境尚不成熟的国内公司感到了更大的压力。此外,由于法制环境的不完善,部分车主骗保的现象也的确存在。
对此有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该主动作为,把消费者保护的监管理念落到实处。毕竟,与保险公司相比,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保险产品本就复杂,无论是产品的设计者,还是产品的销售者,都不应该把消费者看作是保险专家,指望他们自行理解各项条款的来龙去脉;而且,如果和消费者的文化观念相抵触,那么,大到条款本身,小到条款中的措辞,都需要详加推敲。毕竟,保险是为人服务的,也是与人打交道的,一家公司甚至整个行业能否取得成功,还是要看它能否令消费者满意。
最新消息称,由于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反对的声音不少,原定明年元旦实施的车险改革方案,将很有可能会推迟实施。
独家声明:向日葵保险网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